中國鋼鐵產能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不僅沒有任何補貼性質的政策刺激鋼鐵出口,而且對部分品種的鋼鐵產品加征了出口關稅,同時還進口大量鋼鐵產品,為全球鋼鐵產品提供了廣闊市場。
歐洲時間4月18日,由比利時政府邀請方與經合組織(oecd)鋼鐵委員會成員共同參加的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和結構調整高級別研討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并在會上闡述了中方立場。
在4月19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介紹相關情況時表示,產能過剩已成為相關經濟體面臨的共同問題和挑戰,需要各相關經濟體共同努力應對。未來中國經濟仍將持續健康發展,鋼鐵需求還有很大潛力。中方呼吁全球相關經濟體從供給側和需求側持續發力,綜合施策,解決當前鋼鐵產能過剩問題。
全球經濟下行是根本原因
據了解,中國雖然不是oecd成員,但作為鋼鐵生產、消費、原材料進口和貿易大國,中國政府仍本著對全球經濟和鋼鐵產業健康發展負責任的態度和開放包容、積極合作的心態參加了本次討論,愿意與各產鋼經濟體及鋼鐵消費、貿易和原材料生產經濟體共同研究當前的問題,并探討解決的途徑。
對于鋼鐵和其他一些行業產能過剩的原因,沈丹陽表示,中方認為,鋼鐵是工業的糧食,是經濟發展的糧食,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主要問題是吃糧食的一方“得病了”,“胃口不好了”,顯得糧食過剩了。各方要深入研判形勢,客觀分析因果,增信釋疑,要認清全球需求萎縮和經濟下行是目前鋼鐵和其他一些行業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
“我們常說的互利共贏就是要大家共同來面對,共同承擔責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夠互利共贏。產能過剩已經成為相關經濟體的共性問題、共同的挑戰、共同的責任,需要共同努力,以努力來實現互利共贏。全球相關經濟體應從供給側和需求側持續發力,綜合施策,解決當前鋼鐵產能過剩問題。”沈丹陽表示,中方呼吁更多經濟體采取符合自身情況和發展階段的積極措施,化解各自鋼鐵過剩產能,為全球鋼鐵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和世界經濟增長作出貢獻。
應理性看待鋼鐵貿易問題
據沈丹陽介紹,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并已采取一系列具體舉措,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中國政府致力于積極擴大鋼鐵產品的國內需求。中國鋼鐵產能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不僅沒有任何補貼性質的政策刺激鋼鐵出口,而且對部分品種的鋼鐵產品加征了出口關稅,同時還進口大量鋼鐵產品,為全球鋼鐵產品提供了廣闊市場。
沈丹陽強調,鋼鐵產品國際貿易本質上講是市場行為,基于產業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源于進口經濟體的需求,有助于推動各經濟體經濟增長和人民福祉的提高。不應該只看到進口增加給產鋼經濟體部分鋼鐵企業造成的沖擊和壓力,還應當看到國際貿易給進口經濟體帶來的利益,做到全面、客觀、理性地看待鋼鐵產品貿易問題。
沈丹陽認為,現在鋼鐵產能過剩不能只看貿易問題,還要看各國產業本身的問題。將鋼鐵產業的困難歸咎于國際貿易并頻繁采取貿易保護措施限制進口是不正確的,動輒批評鋼鐵產業競爭力強的經濟體采取了補貼措施更是不應該。中方主張維護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秩序,審慎、克制、規范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倡導通過對話、協商與合作化解摩擦。越是困難時期,就越應當避免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我們還是希望能夠繼續對話,同時與有關方面共同解決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是共性問題,面對的挑戰是共同的挑戰,大家都有責任,需要共同努力。”沈丹陽說。
來源: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