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央行發布《4月份金融市場運行情況》相關數據。
數據顯示,4月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3.3萬億,其中地方債發行1.1萬億,占當月債券發行量的三分之一。另據記者梳理,1.1萬億的地方債發行量已創歷史新高。
在此之前,地方債月度發行量最高的時間為今年3月,其發行量為0.78萬億。環比看,4月地方債發行量新增0.32萬億。去年4月并無地方債發行,因此今年4月地方債發行量同比劇增1.1萬億。這已對金融市場數據產生重大影響,如4月貸款和社融數據大幅回落。同時,地方債大規模發行形成財政資金沉淀,這一難題尚待解開。
地方債發行量1.1萬億創新高
此前報道,由于今年赤字率擴大,地方債新增債券規模增加到1.18萬億,而置換債規模也超過去年的3.2萬億,市場預計今年地方債的發行規模將在6萬億左右。在提前到今年2月發行的情況下,今年月度地方債的發行量明顯增加。
央行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地方債發行規模為7800億,較去年單月最高發行量高出200億。4月發行規模高達1.1萬億,較3月發行量高出3200億。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債也是4月發行量最大的單一債券品種。
按照全年地方債發行6萬億計算,4月發行量約占全年的20%,出現發行明顯集中的態勢。而這對當月的金融市場及財政資金沉淀帶來重大影響。
在央行的統計口徑中,地方融資平臺屬于社會融資規模統計的非金融企業部門范疇而計入社會融資規模,而地方政府的融資方式則在社會融資規模統計之外。因此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置換存量債務會使社會融資規模減少。簡言之,地方政府存量貸款置換為債券,相應沖抵了貸款增量。
央行的統計數據顯示,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510億元,分別比3月和上年同期少1.65萬億元和3072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今年4月份的一些特殊因素(包括統計因素)導致了信貸和貨幣增速下行。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發生在4月份的3500億以上的地方債置換,這部分融資不再計入貸款,而是計入銀行持有的債券。
東部省份一省會城市債務辦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地方債券資金進國庫后將計入財政性存款。統計數據上顯示,4月份財政存款增加9318億元,同比多增8217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表》顯示,4月末財政性存款為4.54萬億,此前幾月該數據均低于4萬億。
前述省會債務辦負責人介紹,去年地方債發行并沒有形成沉淀;而今年發債規模擴大,此前要求年內使用完畢置換債券,由此形成財政資金沉淀。
另外,財政存款大幅上升將導致流動性回籠和m2增速放緩。基于此,財政部于5月23日發布財庫[2016]81號文《關于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強地方財政庫款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對于已入庫的公開發行置換債券資金,原則上要在一個月內完成置換。
《通知》認為,2016年地方政府置換債券大規模發行,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庫款規模。中金固收團隊解讀稱,《通知》的影響在于會加快目前存量財政存款的支出,使得財政存款持續凈投放,從而有利于提高銀行體系的流動性。
該團隊測算后表示,4月份地方債發行了1萬多億,其中定向發行4000多億,這4000多億直接注銷貸款,而剩余的近6000億公開發行。如果要很快置換貸款,將會導致貸款增量迅速萎縮。
數據顯示,截至5月24日地方債發行量已達2.28萬億,接近全年發行量的38%。其中以置換債券為主,占比94%;新增債券的比重為6%。
中債資信公用事業一部資深分析師閆麗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著各省市債券發行前期準備工作就緒及發行主體擴展,二季度發行規模較一季度將穩步增長。
此前,財政部發布《關于做好2016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的通知》對置換債券發行節奏做出了規定,即各地每季度置換債券發行量原則上控制在當年本地區置換債券發行規模上限的30%以內。
閆麗瓊認為,受這個文件制約,預計此后地方政府債券集中發行的情況將得到有效緩解,各月發行規模分布將會更加均勻、合理。
貨幣市場利率保持平穩
2016年起,央行開始采用“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今年一季度末為新規實施的第一個時間點。在這一考核影響下,3月末銀行間資金市場明顯緊張。數據顯示,3月31日隔夜shibor漲至2.017%,是當月最高點,相比月初上升4.9個基點。
對于四月銀行間資金面情況,一位國有大行交易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4月21日前兩天資金稍微偏緊,4月21日上午隔夜拆借利率高的時候到2.5%,當日銀行間資金比較緊主要體現為隔夜資金緊張。4月其他時間資金面情況還好。
數據顯示,4月末隔夜shibor相比月初上升3.5個基點,貨幣市場利率水平保持平穩。
央行5月2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11%,較上月上行2個基點。質押式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11%,較上月上行1個基點。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