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查機構makit周三(6月1日)公布的歐元區pmi數據顯示,歐元區5月制造業增幅創下近三個月最低水平,支持第一季經濟增長強勁的態勢未持續到第二季的觀點。在歐元區各主要經濟體中,德國5月制造業升至四個月新高,但法國制造業連續三個月萎縮。
具體數據顯示,歐元區5月markit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51.5,為近三個月低點,并與預期值和初值一致,且低于4月終值51.7,不過已經連續兩年多高于榮枯分界線50。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chriswilliamson表示,5月歐元區制造業仍陷入接近停滯的狀態,未能擺脫自1月以來的緩慢增長局面,而制造業令人失望的表現增加了第二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長放緩的疑慮,第一季度增長則意外強勁。
數據還顯示,歐元區5月制造業pmi產出物價指數終值為47.4(初值為47.7,4月終值為47.1),為2010年1月以來次低。
markit調查中的制造業分項產出指數確認,該指數從4月的52.6降至52.4,與初值一致。盡管企業再次降價,但制造業增長仍然放緩。產出物價分項指數從47.4上升至48.8,連續第九個月在榮枯分水嶺50下方。
德國
日內公布的另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得益于家庭需求的增長,德國5月制造業活動升至四個月高點,但海外需求的疲弱阻礙了制造業進一步擴張。
具體數據顯示,德國5月markit制造業pmi終值為52.1,創今年1月以來最高水平,略低于預期值和初值(兩者均為52.4),但高于4月終值51.8,并高于榮枯分界線50。制造業在德國經濟總體中占據約五分之一。
德國5月產出亦錄得1月來最高增速,制造商連續第二個月增加聘雇,盡管增速與4月持平且整體溫和。對此markit經濟學家oliverkolodseike稱“該國新業務繼續增長,不過國際市場需求疲弱導致未能出現更強擴張;然而,調查數據顯示,德國制造業整體增長率仍低迷”。
數據還顯示,德國5月投入物價降速創2015年12月來最慢,促使制造商提高產出價格。對此奧利弗稱“企業預計投入物價未來將上升的一個跡象是,一些企業5月期間提高了采購活動。不過,整體投入成本繼續下滑,不過降速為2016年迄今以來最慢。”
法國
日內公布的另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法國5月制造業活動連續第三個月處于收縮狀態,新一輪的降價未能提振銷售。不過收縮幅度不如4月那么大。
具體數據顯示,法國5月制造業pmi終值為48.4,仍舊低于榮枯分水嶺50,但高于預期值和初值48.3,并高于4月終值48.0;5月法國制造業訂單已經連續四個月放緩,同時海外需求也降至2013年4月以來的最低點。
法國5月新訂單和出口訂單連續第五個月下滑,員工數量連續三個月減少。對此markit資深經濟分析師jackkennedy表示,法國制造商5月繼續面臨艱難的營業環境,產出和就業以更快速度下降;需求疲軟繼續抑制新訂單增加,導致制造商進一步下調產出價格,以刺激銷售。
意大利
日內公布的另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意大利制造業活動繼連續兩個月加速增長后,成長步伐在5月放緩,因訂單、產出和就業領域都在失去動能;從這份數據很難看出任何跡象,表明意大利過去一年溫和經濟復蘇可能很快增強。
具體數據顯示,意大利5月制造業pmi降至52.4,低于預期值53.0和前值53.9,但仍舊高于50的景氣榮枯分水嶺。
數據暗示,意大利經濟將繼續過去一年來的溫和增長步伐,進入第二季度并可能加速。
數據還顯示,意大利新訂單分項指數從54.93降至52.6。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去年意大利經濟增長0.8%,為經歷了三年的衰退之后首次擴張。不過這僅為歐元區19國的平均增速的一半左右。
意大利政府預計,該國今年經濟增速將略微加快至1.2%。
來源:匯通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