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軸承依賴進口,為什么我們自己造不出來?”
在調研了東三省、浙江、山東等五六個省份之后,中科院山東技術轉化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東升找到了答案:最大的問題出在材質上,“沒有好鋼,永遠造不出高端軸承”。
高端軸承現狀
世界軸承市場70%以上的份額,被十大跨國軸承集團公司所占據,其中美國占23%、歐盟占21%、日本占19%。世界軸承市場基本是由德國fag 等兩家公司、美國timken 、日本nsk 、瑞典skf 公司等幾家公司所主導。
同時,世界軸承行業的高端市場被上述企業所壟斷,而中低檔市場則主要集中于中國。而我國瓦軸等10家最大的軸承企業,銷售額僅占全行業的24.7%,前30家的生產集中度也僅為37.4%。
當前我們的設計和制造技術基本上是模仿,產品開發能力低,在某些核心技術的研發領域甚至還是空白。雖然對國內主機的配套率達到80%,但高速鐵路客車、中高檔轎車、計算機、空調器、高水平軋機等重要主機的配套和維修軸承,基本上依靠進口。
核心技術受制他人
我國軸承工業制造工藝和工藝裝備技術發展緩慢,車加工數控率低,磨加工自動化水平低,全國僅有200多條自動生產線。
對軸承壽命和可靠性至關重要的先進熱處理工藝備,如控制氣氛保護加熱、雙細化、貝氏體淬火等覆蓋率低,許多技術難題未能取得突破。
曾有記者到華東某大型國有鋼鐵集團采訪,了解到后者的尷尬。作為“中國企業100強”,這家鋼鐵集團擁有自己的精品鋼基地,但卻做不出軸承用高端鋼,只能依賴進口,前不久,花了近1億元進口軸承用鋼。
“ppm”在煉鋼中是氧含量的單位,意指百萬分率或百萬分之幾。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專家告訴記者,一般而言,在鋼鐵行業,8個ppm的鋼屬于好鋼;5個ppm的鋼屬于頂級鋼,正是高端軸承所需要的。高端軸承用鋼的研發、制造與銷售基本上被世界軸承巨頭德國fag、美國鐵姆肯、瑞典skf所壟斷。
煉鋼過程中加入稀土,就能使原本優質的鋼變得更加“堅強”。但怎么加,這是世界軸承巨頭們的核心秘密。
稀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稀土鋼是指含有一定量稀土的鋼。上世紀80年代,我國曾掀起稀土鋼的研發和應用高潮,科學家們普遍認為,煉鋼過程中加入稀土是解決高端軸承用鋼的技術方向,但是在鋼中加入稀土后,鋼的性能變得時好時壞,在大規模生產過程中也極易堵塞澆口,雖經多年攻關仍未能突破技術瓶頸,這也導致稀土在鋼鐵行業應用中由熱變冷。
如同一盆水中滴入一滴墨水,1噸鋼加入多少微量稀土比較合適?怎么加?
難題懸而未解,導致的后果是:目前,除少量鋼種外,鋼鐵企業在實際生產中幾乎放棄了稀土的應用。
發力仍需時日
研發高端軸承用鋼的道路上,不全是壞消息。
前一階段,中科院金屬所材料加工模擬研究團隊通過對單重百噸級大鋼錠的實物解剖和計算,發現雜質是導致成分不均勻的主要根源,據此提出新的鋼中缺陷形成機理,在行業內引起很大反響并迅速獲得應用。
此后,該團隊開發了商用稀土合金的純凈化制備技術和稀土在鋼中特殊加入技術,從而突破了稀土在鋼中進行工業化應用的技術瓶頸,實現了在鋼中添加稀土后的工藝順行和性能穩定。
據了解,近段時間,國家有關部委正在醞釀相關政策,推動高端軸承用鋼的國產化進程。可以說,解決高端軸承用鋼的“卡脖子”難題,我們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來源:中國緊固件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