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5月份,一波高溫使廣東統調負荷年內首次突破1億千瓦,較去年首次破億提前了19天,同比去年5月最高負荷增長16.3%。面對今年提前到來的高溫,不知道眾多售電公司是否有預料到,5月份的電量偏差是否可控。繼之前文章《二月偏差似剪刀》談到偏差控制的前期措施,今天來跟大家聊聊簽下客戶后,后期偏差控制措施有哪些。
1、分析歷史數據,總結規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分析企業的歷史用電數據,包括不同月份用電增減情況,年平均增量,月同期增量,構建基礎預測模型,做到對企業用電情況基本心中有數。
2、同客戶建立緊密的溝通機制。企業的用電計劃與生產計劃密不可分,而生產計劃確是受多種復雜因素影響,所以必須跟企業建立起緊密的溝通機制,讓企業能夠及時將最新的生產計劃反饋給售電公司,包括每年設備檢修保養計劃,訂單情況,新產品的能耗標準等細節。換個角度想,緊密的溝通機制,也是提高客戶合作粘度的重要辦法。
3、外部政策、環境的分析。例如春節、國慶等長假對部分工業用戶造成的重大影響,季節交替明顯的3月、10月對大型商業用戶空調用電的影響,國家環保督查、去產能等政策對企業生產的影響,大型行業展會、特定節日對特定產品生產廠家的用電影響,這些都是售電公司控制偏差不可不考慮的因素。
4、運用市場新交易品種平衡偏差。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電量互保,現貨交易,售電公司之間的電量交易等交易品種陸續放開,運用專業的交易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平衡電量偏差,從另一方面講,到時候的市場也沒有電量偏差一說,只是實時成交電價的高低罷了。
來源:售電星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