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在英國倫敦,人們從一間臨時改作投票站的酒館前走過。英國當地時間23日早7時(北京時間23日14時)開始舉行全民公投,公投結果將決定英國是否脫離歐盟。
英國“脫歐”公投23日如期舉行 在這決定
英國和歐盟去向的關鍵時刻,歐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了一些新信號,或許可以讓人從中看出些許端倪。不過此前知名投行高盛曾發表評論,認為無論公投結果如何,都會引發資產價格波動。
留歐脫歐得票均須過半民調顯示雙方勢均力敵
北京時間今14時揭曉答案
據新華社電英國23日舉行全民公投,就英國應該繼續留在歐盟還是脫離歐盟進行抉擇。
公投從當地時間早上7時(北京時間14時)開始,將于22時(北京時間24日5時)結束。本次公投共設有4萬多個投票點,主要集中在各地圖書館、教堂、學校以及社區中心等。據英國選舉委員會的數據,超過4600萬人有參與公投的資格。
記者在倫敦投票現場看到,早上7時起,民眾陸續進入各投票點,一些投票點門口出現排隊情況。投票民眾態度不一,現場被問及的許多人表示支持“留歐”;但也有不少人表示贊同“脫歐”,認為這樣才對英國更為有利。
一位名叫邁克爾的男士對記者說:“我選擇留在歐盟。有了歐盟的支撐,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經濟上的支持。”而另一位年長的投票者馬克斯表示:“我選擇脫離歐盟,因為我認為英國要能夠在自身經濟和移民問題上做主,盡管這會帶來短期陣痛。”
英國首相卡梅倫夫婦、反對黨工黨領袖科爾賓、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妮古拉·斯特金都已前往各自投票點完成投票。
據當地媒體報道,23日凌晨的大雨導致倫敦以及英格蘭東南部分地區暴發洪水,少數投票點因洪水關閉并搬離。
計票將在公投結束后啟動,最終投票結果將于當地時間24日上午(北京時間24日14時左右)公布。“留歐”或“脫歐”均須獲得超過半數投票者支持。
本月18日至22日公布的6個民調結果顯示,“留歐”與“脫歐”的支持率不相上下。
倫敦股市連續上漲“押注”留歐
繼倫敦股市連續第四個交易日收高后,23日歐洲股市盤中全線上漲,英國富時100指數盤中上漲1.4%,觸及兩個月高位。
本月16日,英國“留歐派”女議員喬·考克斯在公投宣傳活動中遇襲身亡,17日起倫敦股市便開始扭轉跌勢,一路走高。
與此同時,英鎊匯率也一改之前下跌局面,回升至短期高點。22日,英鎊對美元匯率升至1.47比1上方,較10天前的兩個月低點回漲4.3%。23日英鎊兌美元繼續大漲,突破1.4800,創年內新高1.4849。
分析人士指出,一般認為,“脫歐”公投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會打壓倫敦股市和英鎊匯率,但從倫敦股市和英鎊匯率近日的表現可以看出,市場對英國“脫歐”公投不確定性的擔憂有所降溫。
盡管如此,公投前夜的倫敦金融城和金融區金絲雀碼頭絲毫也沒有松懈,金融機構紛紛加大人手嚴陣以待。英國媒體說,23日當天可能會成為自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破產以來最充滿戲劇性的交易日。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已召集大量員工就近留守等待公投日到來。英國最大金融服務商哈格里夫斯-蘭斯當公司已將交易員人數增至平時的3倍,以應對公投當天可能根據各種情況產生的大量交易需求。
1英鎊對人民幣新報9.7242元
2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升值277點,報6.5658,創逾兩周最大升幅。市場預計,短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或仍然延續區間波動格局。
消息面上,英國退歐公投23日開始舉行,外匯市場整體情緒謹慎。市場人士判斷,短期內,人民幣匯率雖可能因風險事件而波動加劇,但整體區間盤整的運行格局預計仍難以打破。預計未來較長時間內,人民幣匯率在雙向波動可能繼續增強的同時,類似年初那樣的貶值將難以重現。
花旗銀行外匯策略團隊認為,人民幣短期貶值壓力并不大,且人民幣一次性貶值的可能性較低。但是,如果英國退歐公投結果是退歐,這將有可能驅動英鎊、歐元貶值,同時推動美元升值。這將會造成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壓力加大。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6年6月23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5658元,1歐元對人民幣7.4447元,1英鎊對人民幣9.7242元。
英國央行密切關注金融市場走向
公投前夕,英國央行密切關注市場走向。此前,英國央行認為“脫歐”公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將成為影響英國金融穩定的重要風險,將使英鎊進一步貶值,使國際投資者動搖對英國的信心,提高英國借款人的融資成本,并最終影響經常賬戶平衡。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此前表示,如果退出歐盟,英國經濟增速將大幅下滑,甚至可能陷入衰退。
對此,英國央行在最新一次貨幣政策會議紀要中明確提出關于英國“脫歐”公投的應急計劃。
這一計劃的核心在于保持流動性,要求審慎監管局對大型金融機構進行更緊密監管,確保這些機構具有充足流動性,特別是充足外匯。金融政策委員會擁有并可操作多種金融穩定措施。央行提供英鎊流動性融通工具,包括額外的指數化長期回購操作(iltr),持續每周進行美元回購操作,與其他央行保持互換貨幣信貸額度。這些工具說明,央行為應對流動性需求、支持金融市場運行做足準備。
來源: 金融投資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