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季度,中國鋼鐵工業整體運行平穩,粗鋼產量2.12億噸,同比增長5%;出口鋼材1515萬噸,同比下降26.4%。
中國鋼鐵工業經歷了2015年本世紀最寒冷的嚴冬,全行業當年曾嚴重虧損,2016年,迎來時機迅速扭轉了困難局面,所以大刀闊斧地化解過剩產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必行之路。
中國鋼鐵去產能力度之大,所去的數量之大,去產能付出的代價之大在世界上絕無僅有。從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級政府,從行業到企業,對化解過剩產能下了壯士斷腕的決心,進行了周密的強有力的組織實施,兩年內去掉了1.2億噸產能,徹底清除了“地條鋼”,今年還要去掉3000萬噸產能。五年去掉1-1.5億噸的目標將在3年內完成。同時,礦選企業的嚴苛達標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近期,環保督查與礦山環境治理形勢越來越嚴峻,未來5年全國524個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下面列舉一部分:
河北(10個):石家莊市井陘礦區;唐山市古治區、灤縣;秦皇島市撫寧區、青龍滿族自治縣、昌黎縣;張家口市宣化區、下花園區、懷來縣;廊坊市三河市。
遼寧(15個):沈陽市康平縣;遼陽市燈塔市、弓長嶺區;阜新市;撫順市;本溪市平山區、溪湖區;葫蘆島市南票區、連山區;丹東市振安區、鳳城市;朝陽市北票市;鞍山市千山區、海城市;營口市大石橋市。
吉林(7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琿春市;長春市二道區;白山市江源區、長白縣;通化市輝南縣;吉林市蛟河市。
后期礦山治理之后會有效解決了礦區內遺留的地質環境問題,改善了礦區生態環境。對國內礦業有一定的影響。
礦石貿易經歷了多年坎坷和風風雨雨。曾經鐵礦石價格一度曾漲到過180美元以上,這種價格和價值嚴重背離,一方暴利,一方虧損的局面是不可能持續的,今后也不應該再出現,近兩三年是在向理性回歸。曲折的歷史過程告訴了我們市場的基本規律和經驗教訓,有三點是深刻的:一是要力求供需的基本平衡;二是要力求價格的合理,價格與價值的統一,價格背離價值遲早是會回歸的;三是產業鏈上利潤的分配要力求合理和公平,不合理不公平就容易斷裂產業鏈。礦石貿易的產業鏈基本集中在礦山、鋼廠和貿易商三方,這三方和諧相處就要在利潤分配上相對合理,都應各有所得,一方優先另一方吃虧是合作不了的。買賣雙方應該共同協商貿易規則,共同努力營造鐵礦石市場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健康的市場秩序。
目前于鐵礦而言,形勢并非那么樂觀。港口堆積如山的庫存和環保壓制的低需求雙雙遏制了鐵礦的漲價之心,短期的堅挺僅能依靠鋼企的高利潤來支撐。港口現貨方面,鋼廠近期喜好采購高品礦粉入爐煉鋼,顯然想要提高鐵水產量來收割當前的高額利潤。礦商方面,遠期資源暫無采購意向,并且加大出貨力度,顯然對后市走勢偏向于悲觀。國內礦部分,普指跟隨連鐵下行,安徽本地礦山定價跟隨下調,安徽五礦提貨價大幅走跌,帶動霍邱市價跟隨下行;河南永通鋼企的自提價也跟隨普指走跌而大幅下調。整體而言,近期期貨行情雖有小幅反彈之勢,但后市走跌風險仍存,商家目前最好的節奏便是出貨,錢財落袋為安,切忌追高拿貨。只要遵循市場規律,長期穩定的發展對礦業來講,也不失為一種生存之道。
來源:富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