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工業生產和經濟建設在高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如何治理大氣污染,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已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問題。
為保護“昆明藍”,今年3月盤龍區投入949.12萬元,在全區7個街道辦事處建大氣自動監測站,并于今年5月1日投入試運營。新建的7個空氣自動監測站,加上原有的2個大氣國控監測點,一起實現了盤龍區主城區街道大氣自動監測站全覆蓋,標志著盤龍區空氣質量監測能力再上新臺階。
另外,在“南亞之門”樓頂,還有1個3d可視型激光雷達,俗稱“天眼”。它可以垂直掃描10公里、水平掃描30公里以內的大氣污染源,實時形成一個污染源分布監控分析報告,幫助環保人員精準施策,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盤龍區主城區街道大氣自動監測站的全覆蓋,填補了盤龍區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的空白,將為實現環境空氣監測數據自動實時傳輸、打造監測數據共享平臺、提升縣域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和確保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的準確性提供有力保障。
大氣自動監測站可對區域環境空氣質量24小時連續自動監測并每分鐘更新一次,并通過數據傳送到工作人員的手機上,對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臭氧、nox、so2、co等6項主要污染物指標實現在線監控。
盤龍區大氣自動監測站監測數據系統還支持與手機app信息共享,只要打開“盤龍空氣質量發布”app,就能實時查看自己所在區域的空氣質量。
空氣質量監測站,又稱空氣站。空氣站的功能是對存在于大氣、空氣中的污染物質進行定點、連續或者定時的采樣、測量和分析。為了對空氣進行監測,一般在一個環保重點城市設立若干個空氣站,站內安裝多參數自動監測儀器作連續自動監測,將監測結果實時存儲并加以分析后得到相關的數據。空氣質量監測站是空氣質量控制和對空氣質量進行合理評估的基礎平臺,是一個城市空氣環境保護的基礎設施。
主要是對空氣中的常規污染因子和氣象參數進行24小時連續在線的監測,將分析出的數據提供給環保局作為空氣質量好壞參考,并輔助環保決策,其中待監測因子包括:污染極細顆粒物(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總懸浮顆粒物,鉛,苯,氣象參數,能見度等。
來源:儀器交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