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工信部與中國銀行制定的《促進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公布。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帶一路”、亞投行、國際產能合作等戰略為我國中小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要鼓勵國內的中小企業通過并購、合資、參股等形式獲取全球創新資源,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為此,工信部將和中國銀行建立合作機制,打破信息不對稱、融資難兩大瓶頸,通過投貸聯動、貸款貼息、差別化信貸等金融創新,支持中小企業國際化。
跨境撮合突破信息不對稱
工信部中小企業局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信息不對稱是制約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國內有合作需求的中小企業因市場環境不熟識、交易對手不信任等原因,很難獲得境外的信息;另一方面,境外對國內有合作需求的中小企業因為溝通渠道不暢通、政策不明確等原因,也很難找到匹配的對象。
他表示,工信部中小企業雙多邊對話機制、各地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的國際合作機制與中國銀行的中小企業跨境撮合的宗旨契合、優勢互補,兩者合作可以解決信息渠道不暢通的問題。
“跨境撮合服務”是中國銀行搭建的國內外中小企業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中國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4年以來,中行已在9國和國內7省舉辦了23場跨境撮合活動。
《行動計劃》提出,聚焦重點領域,開展跨境撮合,對符合國際產能合作、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的高端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現代服務、現代農業、海洋經濟等重點行業聯合開展跨境專題撮合,積極引入國外先進技術和優質資產。
同時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海西經濟區、自貿區等重點區域聯合開展專題跨境撮合活動。
根據《行動計劃》,中國銀行各分支行將與各省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就促進中小企業走出去相關工作以及中小企業撮合后續跟蹤情況定期溝通,另外各省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將甄選并推薦當地優質企業參加跨境撮合活動,提高跨境撮合成功率。
鼓勵跨境貸等金融創新
針對融資難、融資貴這一制約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另一大瓶頸,《行動計劃》也提出了系列措施。
《行動計劃》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專項基金,或與中國銀行探索聯合成立投貸聯動引導基金,開展投貸聯動試點,引導跨國并購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支持國內中小企業與國外中小企業開展并購、合資、參股等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最新科研成果,積極支持和引進國外中小企業原創技術在中國孵化落地。
金融創新方面,中國銀行將針對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外向型產業集群、上下游產業鏈、商圈等開發批量貸款、授信保障等專屬金融產品,支持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中國銀行還將制定差別化的信貸政策,開發內保外貸以及應收賬款、倉單、知識產權等質押融資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試點利用跨境人民幣貸款支持中小企業融資,依托自貿區的政策優勢,探索推進區內中小企業按規定從境外借用人民幣資金,促進中小企業對外融資便利化。
目前,我國的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主要集中在上海、廣東、福建、天津自貿區以及青島、蘇州等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地區,由于境外人民幣在離岸市場中的利率明顯低于國內,這無疑會大大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
中國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中小企業國際化的扶持創新不是簡單地給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而是將國外優質的中小企業與國內中小企業嫁接,協助國內中小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這方面,免費的跨境投資撮合是一個重點”。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