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國營核子企業(rosatom)的子公司rosenergoatom公司發布的照片和消息顯示,5月19日俄羅斯制造的世界首艘浮動核電站“羅莫諾索夫院士”號在摩爾曼斯克港對外展示,該核電站的主要工作已經完成,未來在摩爾曼斯克裝備核燃料后將前往西伯利亞的東部。
該移動核電站長144米,舷寬30米,噸位達到了2萬噸,該核電站上裝備了2座klt-40s核反應堆,發電量達到3.5億瓦特。移動核電站的建造方表示,該核電站可以為20萬人的城鎮提供點亮,由于俄羅斯地廣人稀,不少偏僻地方的居民需要這種發電站提供能源。該船可以減少5萬噸廢氣的排放。
俄羅斯方面表示,這艘移動核電站將在2019年夏季前往俄羅斯東北的楚科塔的佩韋克港,該港口靠近北極圈,僅有350公里遠。而佩韋克港附近還有俄羅斯的海上石油鉆井平臺,有媒體猜測,這艘核電站也將為這些區域的海上石油鉆井平臺提供能源,甚至可以取代當地的核電站和礦物能源發電站。盡管俄羅斯對這艘浮動核電站信心滿滿,而且核電是目前比較主流的清潔能源之一,但這艘核電站仍然遭到了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組織的批評。該組織表示鑒于32年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教訓,國際社會應該對這艘核電站進行嚴密關注。這艘核電站并非絕對安全,不但有可能排放核廢料帶來海洋和空氣污染,如果這艘核電站遭到恐怖襲擊,還要承擔被破壞的風險,而且如果這艘浮動核電站進入北極圈,將對北極圈內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綠色和平組織甚至批評該浮動發電站是“浮動的核能泰坦尼克號”。
來源:科技日報科報防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