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產業既是先進制造業的代表,也是《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重點發展領域。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正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一方面,工業機器人去年產量突破13萬臺,連續五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另一方面,資本和創業者正逐漸回歸理性,企業注冊增長速度首次下滑,機器人產業發展正經歷從數量擴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據媒體報道,國家正醞釀退出一攬子行業標準和引導規范,以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第五屆中國機器人峰會期間剛剛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顯示,自2017年開始,機器人企業注冊數量增長率相比2016年減少15個百分點。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市場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盲目無序的發展以后,資本與創業者逐漸回歸理性,市場趨于穩定發展。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迅猛。2012年至2017年全球機器人市場平均增長率約為17%,而我國的平均增長率達到28%。去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已突破13萬臺,連續五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應用市場,超過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
不過在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重量不重質”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也使得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面臨“低端鎖定”的風險。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機器人產業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品以中低端為主、企業規模偏小、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
對此,為保障我國機器人產業的健康發展,工信部等部委陸續出臺一系列后續產業發展促進措施。早在2016年4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就聯合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要求五年內形成我國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根據工信部工作部署,下一階段相關產業促進政策將著手解決兩大關鍵問題:一是推進機器人產業邁向中高端發展;二是規范市場秩序,防止機器人產業無序發展。
工信部裝備司副司長羅俊杰表示,接下來,工信部將從四個方面推動機器人及關鍵零部件高端發展和規模應用。一是推進產業質量提升,邁向中高端。工信部將重點解決一些“卡脖子”問題,充分利用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共建協作創新平臺等突破人機交互柔順性、功能保溫、智能感知等關鍵共性技術。二是防止行業無序競爭,規范行業的發展。工信部還將進一步實施行業的規范管理,引導各項政策的集中、集聚,改變惡性競爭。同時,將利用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等行業組織促進行業的自律。三是著力培育世界級機器人產業集群,促進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發展。四是要加強國際對接活動,開闊對外開放新格局。
目前,工業機器人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在高科技競爭中的焦點、熱點和戰略制高點,機器人產業被各國列為優先發展的產業。比如,2012年韓國發布了“機器人未來戰略展望2022”,支持擴大韓國機器人產業并推動機器人企業進軍海外市場;2013年德國提出“工業4.0”計劃,支持發展基于機器人技術的智能制造系統;2014年日本發布“新經濟增長戰略”,將機器人產業列入七大重點扶持產業之一。
雖然我國已經將工業機器人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發展領域,但相比較日、德等國,我國產業政策扶持體系有待進一步優化,比如,加強對關鍵技術研發的財稅支持,預防應用環節出現補助過度等現象,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快資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