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封未被開啟,20個集裝箱的鉛礦石不翼而飛,取而代之的是未經任何處理的海沙,直接經濟損失高達40.3萬美元。一起貿易欺詐事件,在銅陵檢驗檢疫局被發現后,銅陵市某公司根據ciq證書在我國駐尼日利亞大使館的幫助下,成功對外方進行索賠,并于11月4日將貨物退運出境。
海外鉛礦石回國變海沙
2016年2月24日,銅陵檢驗檢疫局接到企業報檢,某公司進口一批來自尼日利亞的鉛礦石,共計20個集裝箱,貨值403020.08美元。銅陵檢驗檢疫局受理報檢后,隨即安排工作人員對該批進口鉛礦石進行檢疫查驗及放射性檢測工作。檢驗檢疫人員在開箱查驗后,發現該批入境集裝箱裝載的貨物疑似海沙,而非鉛礦石,貨物表面濕潤,并夾帶大量貝殼類生物遺骸。工作人員立即對該批貨物進行封存、取樣,將情況匯報省檢驗檢疫局相關處室,并對該批進口鉛礦石展開進一步調查。
經過幾日的調查后發現,我市某公司與香港某公司簽訂合同,進口三批60%品位的鉛礦石,支付條件是見提單支付85%的貨款,而此時,國內收貨企業已將貨款全額支付給國外發貨方。并且,根據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該批進口鉛礦石的鉛含量只有0.036%。
根據調查結果及實驗室檢測的綜合判定,該批進口鉛礦石疑似天然海沙,而非鉛礦石。為了避免企業進一步損失,同時降低動植物疫情的輸入風險,銅陵檢驗檢疫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責令我市某公司停止進口,并對運輸其他兩批進口鉛礦石的航運公司———南非航運公司(safmarine)下達了《關于配合做好停止進口鉛礦石后續工作的通知》。近日,在我市檢驗檢疫部門與海關的密切配合及大力支持下,我市某公司根據ciq證書在我國駐尼日利亞大使館的幫助下,成功對外方進行索賠,并于11月4日將這批貨物退運出境。
國際經濟下行貿易欺詐抬頭
銅陵口岸是安徽省內進口礦產品最多的口岸,去年銅陵口岸共計進口各類礦產品88887噸,占省內進口礦產品的82.6%。雖然此類事件是銅陵口岸發生的首起,但在國際經濟下行的壓力下,貿易欺詐有抬頭趨勢,經過對本事件的分析之后,銅陵檢驗檢疫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國內企業風險意識差,風控經驗不足,外方企業與我市某公司曾有過幾次小規模合作,贏得了我市某公司的信任,再次簽訂合同時,我市某公司企業忽略了合同中對礦產品的重量、品質等約束性條款內容的備注,致使我市某公司的喪失了該批貨物的話語權。其次,該批貨物從礦山出運到離港裝箱,國內企業一直都未能進行監裝,導致事件發生后,一時也無法排查,增加了索賠難度。據悉,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切實保護國內企業的經濟利益,維護國門安全,檢驗檢疫部門一方面探索建立國外供貨商“黑名單”制度,及時向進口商發布預警信息,加大貿易欺詐的打擊力度。
來源: 銅陵日報銅都晨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