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星巴克又在網上“火”了一把,但是這次卻是帶著鋪天蓋地的負面新聞而來。根據美聯社、華爾街日報、路透社等報道,加州洛杉磯法官裁定星巴克等90家售賣咖啡的企業,須在當地售賣的咖啡產品上貼標簽警告致癌風險報道。
然而,僅用了兩天的時間,關于“星巴克致癌”的“丑聞”就快速歸于沉寂,星巴克又用其出色的公關戰術打了一場漂亮的自衛反擊戰。
因為星巴克此次的“躺槍”事件,讓中國的廣大網友了解到了三大常識性小知識:
1、丙烯酰胺是致癌物;
2、丙烯酰胺在人們的日常飲食中非常常見,比如,烤食,烤得越焦,含量越大;
3、咖啡中確實含有丙烯酰胺,但是,每天喝三百杯以上的咖啡才夠致癌量。
在一些媒體紛紛報道“星巴克致癌”事件后,星巴克也利用媒體讓公眾明白了以上三件事,特別是“每天喝三百杯以上的咖啡才夠致癌量”,更是讓很多網友表示,整個事件“仿佛一場鬧劇”,而星巴克只不過是在恰當的時機站出來制止了這場鬧劇。
自此,朋友圈里刷的不再是星巴克咖啡致癌,而是你能每天喝到300杯星巴克咖啡嗎?
但是小編想說的是,其實不只是咖啡,很多食物尤其是經高溫烹煮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含丙烯酰胺,比如說,常見的薯片、薯條等經過化學反應很容易形成丙烯酰胺,在喝咖啡時添加的黑糖的丙烯酰胺就比咖啡還要多,難道,我們就放棄所有的高溫烹煮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嗎?
歸根到底,星巴克致癌問題引起的恐慌,還是人們對于計量知識的缺失。就算是對人體有益的成分,如果劑量不對也會對人體有毒副作用。人體必不可缺的維生素d,當每日口服不超過400iu時是對人體有益的,但如每日量在4000iu以上,就會產生中毒,甚至對身體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如果只是盲目的討論成分而不考慮計量,是完全不可取的。計量的知識不管是在工業制造還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非常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注意到這個問題。
在工業生產中,不管是最基礎的零部件的加工和安裝,還是在光纖的生產、激光器件的制造和大地測量以及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生產中,計量儀器都非常重要。在生產完成后,計量還是控制產品質量檢驗的重要手段。沒有精確的計量儀器和測量方法,就難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和效益的提高。
而在市場經濟中,計量是保證市場正常運行的手段。尤記得秦朝統一時的統一度量衡,才打破了六國之間的貿易屏障,產品流通才變得更加便利。在貿易往來中,對同一“量”應有相對一致的測量結果,這就需要靠計量來保證,否則社會經濟秩序就要發生混亂。同時,我們生活中的水電表等,也都屬于計量器具。
廣義的理解是指有關測量知識的整個領域計量儀器(儀表)是指將被測量值轉換成可直接觀察的示值或等效信息的計量器具。例如,天平、溫度計、電流表、壓力表等都是常用的計量儀器。現有長度、熱學、力學、 電磁學、無線電、時間頻率、電離輻射、光學、聲學、化學等計量專業,已形成了 一門獨立的學科──計量學。
計量涉及到工農業生產、國防建設、科學試驗、國內外貿易、人民生活等各方面,是國民經濟的一項重要的技術基礎。
同時,各地都是都在響應號召,積極普及計量文化。全國高校首家計量博物館、浙江省首個農村計量博物館、全國首家計量文化主題公園都相繼發展起來。通過這些計量文化載體的普及,可以讓人們更好的了解計量知識,變得更加理性。
來源:儀器交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