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油價在寬幅振蕩中平穩過渡。在持續兩年的大幅下跌后,油價已然走出谷底,但再平衡并未如期而至。供需依舊是油市主旋律。
上半年供應中斷頻現驅動油價大幅上行,低油價對頁巖油打壓效應顯現,美國產量上半年持續下滑;加拿大主要產油區阿爾伯特森林大火造成北美供應進一步下滑;尼日利亞安全局勢惡化,利比亞以及伊拉克供應中斷持續。全球計劃外供應中斷量在5月達到年內高點,油價也在6月初上行至年內高位。
下半年供應回升使過剩局面重現。油價上行使美國產量止跌企穩;加拿大供應中斷恢復;解禁后的伊朗攜大量新增供應重返油市;尼日利亞、利比亞局勢緩解出口大增;歐佩克在年底前全力增產;俄羅斯產量飆升至后蘇聯時代高位。供應大增使上半年油價漲勢難以持續,油價止漲轉跌,進入寬幅振蕩。
歐佩克凍產則是貫穿全年的另一主題。自2月油價探底后,歐佩克便持續傳出凍產消息;每逢油價大幅下跌,便有歐佩克成員粉墨登場揚言凍產。其間數次召開會議,多次無疾而終,最后終于在2016年年底達成限產協議。歐佩克深諳市場痛點,在一年的時間里,不費兵卒,僅憑口頭之道,便多次對油價成功維穩;而與此同時,產油國實際原油產量卻在背道而馳,年內產量持續增加,并在年末達到數年高位。下半年油價的寬幅振蕩中,跌勢多為供需驅動,而升勢則主要由凍產主導。
2017年,油市將迎來多重不確定因素。上半年的不確定性主要集中在歐佩克限產協議的落實程度,以及俄羅斯減產落實程度。下半年不確定性則主要來源于美國頁巖油回歸進度,以及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的實施情況。據eia12月月報預計,在各方因素均衡情況下,計入歐佩克限產協議影響,2017年一至四季度全球供應分別為9641萬、9747萬、9775萬、9805萬桶/日,全球需求為9581萬、9652萬、9778萬、9783萬桶/日,全球庫存分別+60萬、+95萬、-4萬、+23萬桶/日;油市或在2017年中逐漸趨于再平衡。本文主要從歐佩克、非歐佩克、美國三方面不確定性對油市供需平衡的改變做簡要探討。
歐佩克:托底油價 關注限產協議落實情況
2011—2013年的高油價時期促使以美國頁巖油為代表的非歐佩克產油國產量大幅增加。歐佩克市場份額從2012年的42.81%,持續下滑至2015年的39.99%。2014年,沙特宣布放棄機動產油國的油市調節者身份,也意味著歐佩克進入自由增產時代。通過大幅增產打壓油價,從而使高成本產能被迫退出。歐佩克的保份額行動初見成效,非歐佩克國家2016年產量較2015年大幅下滑,并在2016年二季度達到低點后開始回升。
歐佩克清退非歐佩克高成本產能代價是全球油價的大幅下跌。2016年2月,油價自108美元/桶高點最低下跌至26美元/桶,跌幅達76%。盡管市場份額提升,但油價下跌使歐佩克自身財政嚴重受損,高福利政策難以為繼,計劃中的眾多產能擴張項目也無法吸引足夠投資。因此,2016年11月30日歐佩克達成限產協議,2017年上半年將減產120萬桶/日至3250萬桶/日;尼日利亞和利比亞可自由增產。3250這個數字在歐佩克供需平衡表中曾多次出現:2016年一季度歐佩克原油產量為3250萬桶/日,2016年四季度市場對歐佩克原油需求量亦為3250萬桶/日。
由于歐佩克限產決定參考的是其自身供需數據,因此以下主要基于opec供需平衡表,討論歐佩克限產執行情況對供需平衡的影響。歐佩克預計2017年一至四季度市場對于歐佩克原油需求量分別為3158萬、3214萬、3384萬、3317萬桶/日。具體分以下三種可能性:
樂觀預計下,如果歐佩克完全落實減產,而且尼日利亞和利比亞完全不增產,在3250萬桶/日的目標產量下,第一、第二季度原油供應依舊過剩92萬、36萬桶/日。
中性預計下,假設其余國家減產完全落實,尼日利亞產量恢復至2016年年初水平,利比亞供應略增,可帶來約30萬桶/日增量。那么實際減產量約為90萬桶/日,產量為3280萬桶/日,第一、第二季度原油供應過剩122萬、66萬桶/日。
悲觀預計下,由于歐佩克歷來對產量配額遵守記錄不佳,以60%的減產完成度計算,歐佩克減產量為72萬桶/日;再減去尼日利亞和利比亞30萬桶/日的增量,實際減產量為42萬桶/日,產量為3328萬桶/日,與今年三季度產量水平持平。那么第一、第二季度原油供應過剩量分別為170萬、114萬桶/日。
因此,由于上半年需求處于年內低位,以上三種情況下,歐佩克原油供應基本可以滿足市場需求。接下來則需關注非歐佩克供應情況。
非歐佩克:供應此消彼長 同享油價上漲紅利
自2015年的低油價導致非歐佩克產量大幅下滑后,2017年預計將進入逐漸回升通道。除美國外,2017年市場主要增量預計來自加拿大、俄羅斯、哈薩特斯坦、巴西,主要減量來自中國、英國、墨西哥、阿塞拜疆、挪威。歐佩克以限產方式抬升油價最大的顧慮在于,在自身減產期價,其余產油國趁機增產,搶占其市場份額,同時也將對油價形成一定壓制;因此歐佩克達成限產協議的條件是以俄羅斯為代表的非歐佩克國家必須同步減產。為了共享油價上漲紅利,促使歐佩克達成協議,2016年12月10日非歐佩克亦宣布達成減產協議。非歐佩克共計減產55.8萬桶/日。其中,俄羅斯1—5月逐步減產30萬桶/日,哈薩克斯坦在外交壓力下可考慮減產2萬桶/日,墨西哥、阿塞拜疆、阿曼基于自然衰減量減產10萬、3.5萬、4萬桶/日,參考產量尚未明確。參會的11個國家中,其余國家未明確減產數額。
由于除俄羅斯以外其余國家減產量基本為自然衰減量已計入供需平衡表,因此供需變化主要關注俄羅斯減產執行情況。俄羅斯表示一季度逐步減產至20萬桶/日,二季度逐步減產至30萬桶/日。因此,樂觀情形下,預計俄羅斯上半年完全減產30萬桶/日;中性情形下,預計上年減產均值為25萬桶/日;悲觀情形下,假設俄羅斯完成60%的減產量,則為減產15萬桶/日。最樂觀情形下,即歐佩克完全落實減產120萬桶/日,尼日利亞和利比亞完全沒有增量,俄羅斯完全落實減產30萬桶/日,第一、第二季度全球庫存仍將增加62、6萬桶/日。
美國:頁巖油產量回歸與特朗普能源政策對油價形成雙重壓力
2016年,美國原油產量約為886萬桶/日,原油凈進口量約為736萬桶/日;原油及成品油總消費量1966萬桶/日,是中國消費量的1.68倍。美國是全球第一大油品消費國,其原油供應仍然嚴重依賴進口,因此保證能源安全與油價穩定對其發展至關重要。2017年,美國或從頁巖油產量回歸與特朗普能源政策上對油價形成雙重壓力。
頁巖油對油價的壓制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頁巖油套保盤對原油期價上方的盤面壓力,對美國六大頁巖油產區50個頁巖油項目調查顯示,所對應wti盈虧平衡油價最低為25美元/桶,最高為63美元/桶,均值42美元/桶。因此50美元/桶可覆蓋主要油企成本,55美元/桶開始吸引套保盤大量入場,60美元/桶將使上方壓力迅速增大。
其次是頁巖油產量實際回歸對現貨市場的壓力。據花旗銀行估算,50美元/桶的油價可使頁巖油產量兩年內增加50萬桶/日;70美元油價或將使產量一年增加約50萬桶/日,兩年內增加160萬桶/日。因此油價越高,頁巖油恢復速度越快。
最后是美國以頁巖油復產對歐佩克進行的口頭警告。美國曾多次表示過對歐佩克限產的冷淡態度。大陸資源公司負責人haroldhamm表示,減產協議將對沙特造成更嚴重的影響而不是美國,大陸資源公司能夠同兩年前一樣讓原油產量翻倍,且成本價格保持不變;如果美國全力投入原油生產,產量可能翻番至2000萬桶/天,但是這樣做沒有必要,因為這會造成原油供應過剩。而代表美國立場的eia最新12月月報在點評限產協議時也表示,50美元/桶的油價已經促使美國產油商開始增加投資,尤其是在permain地區;如果油價繼續上行,可能進一步加快美國頁巖油以及其他非歐佩克國家的產量恢復速度高于預期。
特朗普能源政策實施情況也是美國明年不確定性之一。特朗普鼓勵傳統能源開發,有意在任期內提高美國油氣自主權與話語權,削弱歐佩克在油市的影響力。特朗普能源政策核心是保證能源安全;具體內容包括提高產量、減少進口、擴大出口等。提高產量主要通過開放更多土地和海域供鉆探,允許水力壓裂等技術手段使用,放開環境監管政策限制等方式實現;減少進口可一方面通過提高本國產量,另一方面則可調節貿易關系,通過恢復中加管道修建,以加拿大原油進口取代歐佩克進口份額。擴大出口則可有利于提高本土油價,打壓國際價格。
來源: 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