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稅負成本是否過高,營改增是否真的帶來減稅?
12月27日,財政部、國稅總局聯合召開營改增媒體吹風會。據國稅總局總會計師王陸進介紹,今年5-11月份,營改增試點四大行業減稅1105億元,稅負下降14.7%。其中,建筑業稅負下降3.75%,房地產業稅負下降7.9%,金融業稅負下降14.72%,生活服務業稅負下降29.85%。
而前11個月,若加上個人二手房減稅、城建稅及相關附加減稅等,營改增帶來的整體減稅規模達到4699億元。
不過,在整體減稅背景下,仍有約1.5%的納稅人出現稅負上升的現象。國稅總局局長王軍表示,由于翹尾因素,以及不動產分年抵扣政策等,2017年營改增減稅規模會進一步擴大。
金融業整體減負14.72%
國稅總局數據顯示,5月1日以來,四大行業新辦戶數逐月穩步增加,截至11月30日,四大行業試點納稅人共計1069萬戶,比5月初的1011萬戶增加了58萬戶。
四大試點行業累計實現增值稅應納稅額6409億元,與應繳納營業稅相比,減稅1105億元,稅負下降14.7%。其中,建筑業減稅65億元,稅負下降3.75%;房地產業減稅111億元,稅負下降7.9%;金融業減稅367億元,稅負下降14.72%;生活服務業減稅562億元,稅負下降29.85%。
這意味著,四大行業中,建筑行業減負效果最弱。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建筑行業集中反映的問題在于,供應砂、石等上游供應商多為小規模納稅人,導致建筑業企業進項發票難以取得,造成部分企業稅負上升。
此前有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反映,6%的增值稅相較5%的營業稅,雖增值稅允許進項抵扣,但由于銀行進項較少,造成企業稅負增加。不過,行業數據顯示,金融業全行業稅負整體下降14.7%。
生活服務業由于有數量眾多的小規模納稅人,這些小規模納稅人從營業稅5%下降到增值稅3%,因此營改增能較大程度利好生活服務行業。
那么,行業減負的數據是否可信?王陸進介紹,稅務局設計專門表格通過納稅人自主申報采集基礎數據。“我們在原來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張稅負變化表,由納稅人自行填報。每個申報期,納稅人既按照現行營改增政策規定計算當期應繳納的增值稅,又假設仍然適用營業稅制,模擬計算應繳納多少營業稅,形成一整套基礎數據。”
這些基礎數據,經稅負分析平臺自動匯總、直接生成稅負變化結果。王陸進表示:“由納稅人自主申報、計算機自動匯總形成的,這套數據涵蓋了每一個試點納稅人,是全樣本數據,而且細分到每一個試點行業,我們認為客觀反映了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的全貌。”
1.5%納稅人稅負上升
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份營改增帶來的整體減稅已達到4699億元。
雖然整體減稅,達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年初提出的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降不升”,但仍不能否認部分企業確實存在稅負上升的問題。全樣本數據顯示,目前有1.5%的納稅人出現稅負上升。
至于營改增后續,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表示,財稅部門已建立多種渠道直接溝通機制,對于行業性、整體性的問題,積極研究妥善的解決措施。將依托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全面系統評估營改增試點情況,進一步完善試點政策。
資料顯示,2015年各國增值稅標準稅率基本處于1.5%和27%之間,歐盟國家的增值稅標準稅率平均數約為21.6%,我國17%的標準稅率在世界上總體屬于中間水平。
王建凡指出,我國增值稅四檔稅率與其他國家相比偏多,后續將結合增值稅改革和立法進程,進一步優化稅制,配合有關方面適時啟動增值稅立法,統籌研究適當簡并稅率等問題。
至于2017年營改增工作,王軍表示,2017年營改增的減稅規模會進一步擴大。
首先,由于今年四大行業營改增是從5月1日開始推行,明年存在4個月的翹尾因素。另外,按照營改增不動產抵扣政策,企業新購置不動產,第一年抵扣60%,第二年抵扣40%。這樣,2017年企業可以抵扣2016年購入不動產剩余的40%,還可以抵扣2017年購入不動產的60%,不動產抵扣規模將擴大。
王軍還指出,隨著政策和征管的不斷完善,特別是企業對稅制適應性的不斷增強、內部管理的不斷改進,抵扣的數額也會明顯增大一些。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