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芯片與世界的差距在哪里?
首先在芯片設計架構方面上,就我們現有的芯片技術都還在依賴著國外的公版芯片框架,如果我們自己設計芯片構架在一定程度上會大大加深成本的投入。就拿華為的麒麟處理器來說,現在能商用肩平外國的處理器,雖然在性能上已經漸漸追平國外,但是它的框架卻是別人的,而華為僅僅擁有的只是芯片設計技術。這是不可逃避的現實!這僅僅只是芯片構架上,對于一塊芯片成功與否還有許多因素。
比如:現在芯片制造上還有一點就是現在cpu芯片制造都離不開一種叫“光刻機”的東西,然而一級堆一級,光刻機的市場壟斷竟然還比cpu更加強大。高端光刻機則可以說是全球最為精密的儀器,并有號稱“現代光學工業之花”。我們現在所知的制造精密度最好的光刻機無非就是荷蘭生產的,可以說全球光刻機研發和制造行業都歸屬asml(阿斯麥),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等芯片生產廠商現如今也都是首選asml作為自己的光刻機供應商。
據華微人員介紹,光刻機最主要部件透鏡的研磨技術的不同,也會產生相差10倍的效果,荷蘭的asml研磨技術工人祖孫三代人做同一個工位!你就不難理解光刻機技術的要求有多高,而這些技術沒有50到100年的積累,短時間很難做到精度要求的!所以說中國的芯片要想追趕高通任重而道遠。
還有據說美國芯片工程師能勝任設計制造的最多就370名,而在中國也就25人,這就需要中國的教育部門能培養出芯片設計工程師出來。這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了!
總之,芯片是軟件性能載體,一定要滿足軟件不斷變化的計算需求。有人問魏少軍教授目前國內的人工智能芯片跟國際上有多大差距?他回復稱應用上跟國際同行一個水平線。方法上落后。芯片上差半步。
但這個差半步并不意味著快成功了,中國有句古話叫“行百里而半九十”。也就是最后這10%要花費的精力可能要花費一半甚至以上的精力。可能就差這10%,我們就永遠無法實現。所以我們應用關注芯片的基礎技術,我們在芯片的能力上還有差距。如果克服不了這個差距,不要想超越人家。
來源:百家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