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聯合南海大數據應用研究院近日發布了《2017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對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人才、政策、投融資、創新創業、產業發展、區域潛力、機構和人物影響力等多個維度進行了全面分析。
結果顯示,我國大數據發展總體處于起步階段,北京、廣東、上海、江蘇和浙江的大數據發展總指數位居前五。資本和產業是當前地方大數據發展的突出短板,人才短缺問題尤為突出。
億贊普集團董事長、南海大數據研究院理事長羅峰分析,“無論從理論模型還是產業實踐上看,大數據行業依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亟待從頂層設計時加強供給側的創新,比如研究將大數據應用于政府it基礎設施和金融基礎設施等方面,才能產生新的需求。”
大數據投資東部快中部慢
根據《報告》,大數據領域投資熱度持續攀升。其中,政府投資項目持續增長。
2016年各地積極部署大數據項目,政府投資大數據項目數量整體呈攀升態勢,除受春節假期、國慶假期影響,項目數量略有下降外,其余時間均保持較高增速。
在地方的大數據投資熱潮中,廣東、北京兩地政府投資項目數量遙遙領先,占比分別達18.56%、13.36%,山東、河北、福建、江蘇等東部省份位居全國前十。貴州省表現突出,以7.74%占比排名第三,云南、甘肅等西部省份也表現不俗。相較而言,中部地區稍顯落后,僅河南省進入前十。
不過,政府投資項目中,超七成為大數據平臺及基礎設施建設類,應用層面的軟件開發不足5%,“重建設、輕應用”的問題值得關注。
具體來說,政府投資大數據項目以公共安全、生態環境、交通、醫療等民生領域為主,致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宏觀決策和工業運行領域項目分別占8.65%和6.63%,推動我國政府決策和經濟運行更加精細化、科學化。
《報告》指出,2015年下半年以來,資本市場進入寒冬期,但大數據領域資本熱度依然堅挺,并逆勢上揚,大數據企業融資總額及單個項目平均融資金額呈加速上升態勢,大數據領域成為資本藍海。
從區域來看,北京成功融資大數據企業數量占全國近一半。北京市大數據企業憑借資本市場、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成功融資比例較高。上海、廣東、浙江三省市成功融資的大數據企業也較多,均占全國一成以上。
從商業領域看,醫療健康領域的大數據企業最受資本市場青睞,成功融資的企業數量在所有領域中占近三成,加之國家政策健康醫療大數據已納入國家大數據戰略布局的雙驅動,健康醫療大數據有望迎來發展機遇期。
大數據熱潮遭遇人才瓶頸
國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曉波分析,“當前大數據行業應當重點解決突破人才瓶頸和創新產業模式兩大問題。”
《報告》指出,我國大數據發展面臨的瓶頸中,高端綜合型人才短缺問題日益突出,2016年的關注度較2015年提高25.82%。
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我國大數據從出現到廣泛應用歷時較短,從業者經驗不足,對大數據的認知和分析思維相對滯后;人才發展速度無法追趕正在高速發展的大數據市場,人才缺口日益加大;我國大數據專業教育仍處于起步階段,人才培育模式有待優化;人才供需結構不平衡。
為此,《報告》提出應加強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養方式。將高校大數據系列課程教學內容分為理論教學與技術教學兩方面,幫助學生樹立大數據認知和意識;增加大數據技術實踐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滿足社會就業需要;通過企業與學校聯合辦學、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合作開發課程和教學內容、設置實踐項目等方式,培養既懂得數據分析技術、又精通業務的專業人才。
國家信息中心建議,下一步應優化行業整體環境,加快行業資源開放。在資源方面,繼續加強政府政策引導,示范性地開放數據,尤其是加快地方政府數據資源開放,推進本地大數據發展。
《報告》還建議,實施融合發展戰略,構建產業生態體系。促進大數據與其他產業聯動發展,建立全國性、區域性的大數據產業聯盟;加強大數據產業鏈各個環節企業的合作,形成合理有效的聯動機制。
青域基金合伙人林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大數據創業項目不僅要解決數據從哪里來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要解決數據的出口問題,也就是數據的商業應用場景問題,這才是更大的挑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