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記者會。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張勇表示,目前在多方支持下,我國實體經濟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國家發改委主要從深化改革、優化環境和打造平臺等3方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同時運用一些市場手段,通過基金、ppp模式支持企業改造。
張勇介紹說,實體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既有供求關系變化的問題,同時也存在市場環境、機制障礙的問題,實體經濟進一步發展要練好內功。
國家發改委將認真貫徹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支持實體經濟的措施和政策,從4個方面著力:一是完善企業質量升級的計量和體系建設;二是進一步簡政放權,減輕企業負擔;三是著力實施創新驅動,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新動能;四是明確今年要進一步化解、出清過剩產能。
何立峰介紹說,去年中國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經濟保持中高速發展可能性很大,今年經濟指標6.5%左右,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實現。中國經濟總量大體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5%左右,但是去年的經濟增量占全球經濟增量的比重超過30%,這充分說明去年經濟在各個方面發展平穩、健康。
何立峰認為,要確保實現今年6.5%的經濟增長目標,一方面,要以一定的經濟發展速度提供工作崗位;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齊民生以及其他方面的短板,需要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何立峰表示,今年和今后幾年脫貧攻堅處在“攻堅拔寨、啃硬骨頭、涉深水區的一個階段”。
國家發改委將進一步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明確要求,進一步實施“五個一批”扶貧:
一是發展生產脫貧一批。通過產業扶貧,通過科技元素的大量注入,使貧困地區的產業有一個新的發展,從而能夠通過產業扶貧脫貧一批。二是易地搬遷脫貧一批。三是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耕還湖,幫助生態條件脆弱的貧困地區逐步穩步恢復原來的自然生態,經過一系列政策扶持,并與產業扶貧、農家建設等結合在一起,能夠幫助脫貧一批。四是發展教育脫貧一批。五是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完成“五個一批”脫貧任務,在2020年能夠使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能夠和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本報兩會特派記者 王薇)
來源:中國食品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