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單難求的局面持續得不到改善,各家船廠為獲取新船訂單可謂是費盡心思。有消息說,新加坡navig8集團近來將和新時代造船簽約,訂造8艘lr2型成品油船,總價值達3.4億美元。目前,這一訂單已獲得民生金融租賃的支持,為其提供90%的融資,剩下的部分由船廠提供。有業內人士透露,這筆訂單每艘船的造價為4250萬美元,而訂金只有新船價格的2.5%,意味著預付款還不到100萬美元。船廠為了獲取訂單已幾近“瘋狂”。
2016年,國際船舶市場繼續深度調整,全球新船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67%,年末全球船企手持訂單較2015年底下滑25%。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造船完工量為353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5.6%;承接新船訂單量為210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2.6%;截至2016年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為996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9%。
造船業的低迷令企業舉步維艱。根據手持訂單交船日期統計分析,2017年計劃完工交付新船13927萬載重噸。但據著名航運咨詢機構克拉克森預測,2017年全球造船完工交付只有8970萬載重噸,這意味著將有約36%的訂單會被延期或撤單。
船企接單愈加艱難,多數船企處于一單難求的狀態。據統計,2016年我國共有59%的企業沒有承接到新船訂單,中小船企的倒閉潮已蔓延至大型骨干造船企業。江蘇熔盛、舜天船舶、南通明德、浙江正和、浙江造船等我國骨干中大型船企深受影響,生產經營幾乎停滯,有的甚至進入破產重組程序。
在此背景下,業界擔心,像navig8集團這種訂單模式,船東只需支付少量預付款,讓船廠承擔所有風險,這種對船東具有吸引力的“低風險”條款會令訂單激增,使市場供過于求的狀況加劇,我國造船業產能過剩的狀況令人擔憂。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表示,全球新船需求總量在持續減少,即使能保持年均1億載重噸左右的需求量,相對現有的6500萬載重噸造船產能來說也是偏多的。
上海航運研究中心的報告認為,考慮到世界經濟的復蘇基礎依然薄弱,運輸需求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而克拉克森統計的訂單情況顯示,今年全球新船交付量約為168.6萬teu(標準集裝箱)。如果這些運力全部如期交付,截至年底,全球集裝箱船隊運力將達到2167.0萬teu,同比增長8.4%,增幅較去年擴張7.2個百分點。加上去年過剩運力的存量較大,預計市場供需失衡的總體局面很難有根本改善。(記者張彬)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