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上午,人民大會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部長通道”再次開啟,守候在旁的記者們,迎來首次在通道亮相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作為當天通道的壓軸部長,在長達16分鐘的發言里,李偉主任回答了包括宏觀經濟走勢、如何理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深化”一詞的含義、高端智庫建設的進展與規劃在內的三個問題。
李偉的回答詳細而生動,被記者們稱為最解渴的部長,不少人為了能聽得更清楚一些,在距離發言臺一步之外席地而坐。主持人說,“部長通道”出現以來,首次會后的采訪時間超過一個小時,也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l”型增長態勢從“一豎”過渡到“一橫”
不久前,李偉主任對中國經濟走勢作出判斷,認為中國經濟有望開啟相對平穩的中高速增長新階段,這個觀點引起高度關注。主持人的第一個問題是問李偉主任作出上述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李偉重申了之前的判斷,他強調2017年中國經濟將從“l”型增長的“一豎”過渡到“一橫”,主要是根據國內外經濟運行出現的眾多新的變化,但也要區分中長期趨勢和短期因素。所謂“一橫”,是指中長期的趨勢相對平穩,并不排除短期的經濟波動。
從國際來看,世界性通縮壓力明顯減輕,中長期利率回升,美元升值沖擊波減弱,大宗商品價格企穩,制造業pmi指數也持續回升。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國家改變連續五年減速的勢頭,從2015年的4%微升至2016年的4.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提升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包括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的預期,預計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為3.1%,略高于2015年,2017年為3.4%,2018年為3.6%。經合組織oecd發布的報告,也不同程度地提升了中國、美國、日本等一些國家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這些都是積極有利因素增多使然。
從國內來看,近些年,中國經濟運行呈現諸多亮點,經濟增長緩中趨穩、結構調整加快推進、企業效益明顯改善、就業形勢連年超出預期,ppi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已經連續8個月上升,今年前兩個月進出口總額大幅增長,全年國際貿易由負轉正的可能性增大,這些都表明中國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改善的態勢正在形成,經濟趨“穩”的確定性明顯增強。參照成功轉型國家的經驗,轉型階段高速增長降幅約40%左右以后,大都基本接近企穩平臺,中國經濟增速大幅下滑的風險已明顯降低。
李偉同時表示,要區分中長期趨勢和短期因素,雖然中長期的趨勢相對平穩,但并不排除短期波動。如果要量化衡量的話,增速上下波動不大于1%不應該說是不平穩的。根據美國政府已公布的數據,美國2016年度的經濟增速約為1.6%,低于2015年的2.6%,國際輿論評價只是“略低于市場預期”,并未炒作美國經濟的不穩定。
李偉強調,中國經濟轉型有望從上半場的降速階段過渡到下半場的提質階段,但并不意味著經濟轉型已經成功。當前我國經濟的上行力量和下行壓力尚處于一個弱平衡狀態,還有很多難題需要破解,甚至要做好應對可能發生較大風險的充分準備。理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看三個方面
2017年是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對于主持人拋出的如何理解“深化”這個詞,李偉表示,專業的問題由專業的機構回答是比較合適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此做了進一步闡述,李偉認為,可以重點從三個方面理解和把握“深化”兩個字。
首先是認識的深化。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特別是實體經濟的供需失衡、金融與實體經濟失衡、房地產與實體經濟的失衡等,只有通過深化結構性改革,當前的重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結構性矛盾,才能重構新平衡,進而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
其次是內容的拓展。不僅要推動“三去一降一補”任務在新的一年取得實質性進展,也要根據經濟運行面臨的綜合性矛盾,適時拓展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等方面,特別是要真正把握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三五”的一條主線至關重要。
最后是體制機制的突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要在與供給側結構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加大調整有礙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政策規定,更大程度放開市場準入,健全要素市場,使價格機制真正引導資源配置,形成市場化的企業和產能退出機制。要在體制改革上進一步激勵創新,增強微觀主體的內生動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和潛在增長率。
高端智庫建設要服務于中央決策
2016年是中國智庫試點的開局之年,主持人的最后一個問題聚焦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自身上,提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智庫建設上的進展和計劃。
李偉表示,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智庫建設做出了重要批示,中國高端智庫建設開啟了歷史性的嶄新一頁,并且納入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的任務之一。2016年是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正式啟動的第一年,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緊緊圍繞為中央決策服務的根本方向,試點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和積極成效。李偉認為,建設高端智庫,是從國家層面推動智庫建設的重大實踐,是推進科學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在國家軟實力載體建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16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牢牢把握為中央決策服務的根本方向,積極探索國家高端智庫建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斷創新為中央決策服務的方式,積極拓展政策研究、政策評估、政策解讀和國際合作等四項職能。
李偉介紹說,2016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共承接中央交辦的重大研究任務34項,政策評估任務13項,形成了一批有較高決策咨詢價值和較大社會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成功舉辦第十七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為配合習近平主席國事訪問,在波蘭舉辦第三屆絲路國際論壇等一系列活動,與英國、法國、印度、新加坡、越南、oecd等建立和推進了國家層面的雙邊合作機制,推出一批具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合作研究成果,在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戰略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李偉強調,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開展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的關鍵之年,新一年的核心工作是進一步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端智庫建設的重要批示精神,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在成果質量、人才培養、國際合作、成果傳播、支撐保障和黨的建設等管理體制機制方面,積極推進改革創新,更好地為中央決策服務。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