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看,2017年前兩個月我國的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分別是20.6%、11%和34.2%。
海關總署發布的我國2月份進出口數據,與北京的這個春天一樣溫暖。整體來看,2017年前兩個月我國的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分別是20.6%、11%和34.2%。單看2月,當月進出口總體增長21.9%,其中出口增速相對較緩、進口則表現搶眼,分別為增長4.2%和44.7%。而2月當月我國外貿自2014年2月后再度出現月度逆差,其原因除了春節錯位因素影響外,大宗商品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漲,是推動進口表現突出的又一重要因素。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在經歷了2014至2015年的階段性快速下跌后,在2016年上半年有所反彈,之后再度回落;但自2016年四季度起,再度出現快速攀升。以衡量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crb指數為例,今年1月、2月,這一指數月度平均分別為428.8、434,較2016年同期分別上漲13.4%、12.7%,且高于2015年同期水平。從我國的進口來看,今年前兩個月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價格同比均實現大幅增長,其中部分商品價格漲幅更是超過五成,如原油進口價格同比上漲60.5%、鐵礦砂上漲83.7%、煤上漲1.1倍,此外成品油上漲48.6%、銅上漲31.5%、大豆上漲20.6%、銅礦砂上漲20.2%。上述商品進口價格同比上漲拉動前兩個月我國外貿進口值增速高達11個百分點之多。與此同時,大宗商品進口數量的增速也保持較快增長,如原油、鐵礦砂、大豆和煤進口量分別增長12.5%、12.6%、29.8%和48.5%。
與進口值快速增長所不同的,是出口值增速的相對平穩,出口產品表現出現分化。盡管前兩個月占據出口半壁江山的機電產品出口值同比增長13.8%,高于同期我國出口值總體增速2.8個百分點;但是,部分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不盡如人意,特別是曾經的傳統優勢出口產品——紡織服裝的出口值在出口整體增長態勢下,下降2.9%;此外,家具出口也下降0.7%、鞋類則僅增長4%、箱包僅增長7%。出口商品走勢的分化,一方面表現出我國出口在提質增效方面正在取得積極成效,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中國,要在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同時更注意鞏固傳統競爭優勢,推動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
筆者注意到,從2016年起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連續兩年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作為“擴大對外開放”工作任務的首要選項,今年5月“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也將在北京召開。近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雙邊貿易值占中國進出口貿易總值的比重超過四分之一,涉及沿線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外開放區域重心的轉移,更是凸顯出中國對未來經貿發展格局的謀略。“一帶一路”的推進,不僅有利于完善中國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和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更有利于抵御中國與一些經貿伙伴之間貿易摩擦帶來的風險。如今的中國,應該牢牢抓住當前的歷史機遇,做好“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深耕,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核心內容,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繼續深化產能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為中國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增添新動力。作者系宏觀經濟研究者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