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汽車產能不斷擴張和市場增速逐漸放緩的矛盾日益加劇,汽車產業正面臨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風險,若不及早未雨綢繆,汽車產業或將成為繼煤炭、鋼鐵之后又一嚴重產能過剩的產業。”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提出議案,建議通過努力擴大汽車出口,積極化解過剩產能,促進中國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湯宗偉指出,汽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在5%以上,產能一旦過剩,由此引發的對上下游產業鏈的波及和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將不可估量。
湯宗偉建議首先鼓勵車企加強海外市場產品研發。鼓勵汽車企業著力自主創新,針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消費者需求,結合當地不同的行業標準和政策法規,加大技術、人員、研發資金投入,加強對海外市場的產品開發力度,持續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和和產品競爭力,保持企業出口穩定持續增長。
其次,完善汽車出口準出機制。通過資質考核、目錄管理、實施品牌化管理等方式,對汽車生產企業實行出口資質管理,對汽車出口企業實行生產企業授權管理,以剔除那些資質差的出口經營主體,并提高汽車出口的準入門檻。
第三,引導車企由產品出口向技術、資本輸出轉變。鼓勵國內出口汽車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實施“資本走出去”投資戰略,由簡單的整車商品貿易轉變為以技術和品牌輸出為主的kd建廠,甚至進行屬地化生產,充分打開海外市場。
第四,以金融工具助推企業海外拓展。可設立出口企業專項發展信貸基金、鼓勵商業性保險機構擴大對汽車整車出口的產品責任險承保、向出口企業提供客戶及買房銀行信用咨詢服務、建立出口信用保險的風險基金等方式進行海外拓展。
第五,營造公平公正的海外經營環境。通過政策導向,將汽車產業出口與“一帶一路”建設緊密結合,依靠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雙多邊機制和對口援助項目,爭取中國企業獲得公平的市場經濟地位,推動與主要出口國家汽車產品的相互認證,并參與國際標準、法規制定。
第六,制定積極的財稅鼓勵政策。政府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并實施積極的財稅鼓勵政策。鼓勵企業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對企業針對海外市場投放產品的研發投入按照一定比例進行補貼;鼓勵企業大力實施品牌推廣戰略,對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產品和企業的市場推廣費用進行扶持;根據出口產品到岸價進行物流補貼;加大對出口創匯的補貼力度;放開所有制限制,保障所有具備資質的企業均享有平等的政策享受機會;鼓勵企業開展跨國并購,在國外投資建廠,并制定相應的虧損補貼或所得稅減免政策。(俞芳)
來源: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