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seaborn networks公司首席運營官andy bax表示,第一個將南非連接到巴西,并最終連接到美國的直連海底光纜系統將在2020年投入商業運營。
seaborn networks經營著巴西圣保羅和紐約之間最直接的海底系統,并在2017年宣布計劃建立一條非洲第一條直通美國的海底光纜。目前,登陸南非海岸的海底電纜系統不適合直接的國際連接。
諸如西非海纜系統wacs之類的電纜項目將南非與英國沿非洲西海岸連接起來。seacom服務于非洲的東西海岸,通過印度將其延伸到歐洲和亞太地區。東非海底電纜系統easc從南非的mtunzini運行到蘇丹港,將東非國家連接到世界其他地區。
bax表示,seaborn networks計劃建造的海底電纜系統將提供巴西北部與開普敦之間的直接路徑,通過巴西將開普敦與紐約有效連接起來。該項目正處于開發階段,這意味著在技術規格,物理路線和識別每個海岸的潛在著陸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預計,該海底光纜的巴西北部和開普敦之間的系統將花費1.2億美元至1.4億美元。
海底光纜,submarine optical fiber cable,又稱海底通訊電纜,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鋪設在海底,用以設立國家之間的電信傳輸。
海底光纜系統主要用于連接光纜和internet,它分為岸上設備和水下設備兩大部分,海底光纜即水下設備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脆弱的部分。海底光纜系統主要用于連接光纜和internet,它分為岸上設備和水下設備兩大部分。岸上設備將語音、圖象、數據等通信業務打包傳輸。水下設備負責通信信號的處理、發送和接收。水下設備分為海底光纜、中繼器和“分支單元”三部分:海底光纜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脆弱的部分。
深海光纜的結構比較復雜:光纖設在u形槽塑料骨架中,槽內填滿油膏或彈性塑料體形成纖芯。纖芯周圍用高強度的鋼絲繞包,在繞包過程中要把所有縫隙都用防水材料填滿,再在鋼絲周圍繞包一層銅帶并焊接搭縫,使鋼絲和銅管形成一個抗壓和抗拉的聯合體。在鋼絲和銅管的外面還要再加一層聚乙烯護套。這樣嚴密多層的結構是為了保護光纖、防止斷裂以及防止海水的侵入。在有鯊魚出沒的地區,在海纜外面還要再加一層聚乙烯護套。
海底光纜的結構要求堅固、材料輕,但不能用輕金屬鋁,因為鋁和海水會發生電化學反應而產生氫氣,氫分子會擴散到光纖的玻璃材料中,使光纖的損耗變大。因此海底光纜既要防止內部產生氫氣,同時還要防止氫氣從外部滲入光纜。為此,在90年代初期,研制開發出一種涂碳或涂鈦層的光纖,能阻止氫的滲透和防止化學腐蝕。光纖接頭也要求是高強度的,要求接續保持原有光纖的強度和原有光纖的表面不受損傷。
來源:北極星電力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