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舉改革帶動中國經濟進入了新格局。“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中國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加之“供給側改革”的執行,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
面對中國經濟新格局,不同的政策下聚烯烴市場也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共同的融合到了新的圈子中。
一、原料多元化
目前聚烯烴裝置生產原料多樣化、生產工藝三足鼎立的局面愈加明顯。主要我國常規資源處于“多煤、少氣、貧油”的局面,烯烴原料供應緊張,催生了我國煤制烯烴產業的興起,隨著煤(甲醇)質企業大舉擴能,現代工藝技術不斷發展,mto項目近年來被廣泛運用。煤制烯烴作為新型煤化工領域中技術最為成熟的領域,已經率先實現商業化。目前聚烯烴裝置中,cto/mto及pdh在全國產能中占比攀升明顯,與傳統兩桶油占比形成對立面。但兩油自身優勢依舊是非常明顯,行業龍頭的地位無法撼動。
二、市場多樣化
近年來,影響聚烯烴市場行情走勢不再單單局限于傳統現貨交易模式。隨著市場供應格局的轉變,轉換為市場參與者、交易方式、交易邏輯等方面多方參與,越來越多滲透到聚烯烴市場競爭中。
三、期現豐富化
近年來,隨著期貨日益發展滲入,越來越多的群體參入到期貨市場中,期貨市場波動更是對現貨市場影響日益加深,當期貨持續上漲時會帶動現貨市場氛圍和成交,反之則會影響拖累現貨市場。由圖可知,期貨與現貨走勢關聯性日益加強,期現“套保”、“套利”日益盛行,隨著資金面涌入期貨市場,經濟面以及上游面紛紛影響期貨走勢,而期貨漲跌更是影響現貨面。
四、環保嚴格化
十八大以來,環境保護被高層提升到了一個歷史新高度,一系列國家級的環保政策相繼出臺,新環保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隨后2016-2017年展開全國性的環保嚴查,現在依舊在緊鑼密鼓的持續進行。因安全環保要求不斷提高,國家安全環保節能壓力加大,環境法規標準要求不斷提高,導致小型工廠部分關停,中、大型工廠紛紛開始超潔凈排放改造,因固體廢物存在較大風險,對工藝技術進步提出迫切要求。
綜合而言,就全球經濟而言,金融市場動蕩持續,非金融企業債務水平加大,2018年,國際直接投資保持穩定,跨境投資更為活躍,但是難以出現大幅度增長。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根本邏輯不變,從政策出臺到見到成效需要傳導期,效果逐步顯現。從2016年“三去一降一補”才真正落實推進,目前仍在推進期。因此,只有找到經濟增長新的動力,經濟才會重新平穩快速的前進。面對不同的經濟政策,聚烯烴順應而出更多的新興熱點,更好的融入到大的經濟圈子中,順應格局時代的發展。
來源:金聯創塑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