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互聯網+制造業”的本質內涵是通過互聯網將制造業進行數據轉化,依托數據信息的在線快速流動、便捷應用和高效碰撞,達到行業生產力的飛速升級。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互聯網+與傳統制造業如何在驅動創新的風暴中“心手相牽”,傳統制造業如何憑借互聯網+的強大效能,突圍升級到科技“智造業”?這是不僅是為了把握產業融合所帶來的重大機遇,更是行業發展趨勢所提出的不可回避的“考題”。
實施網絡“大工程”是基礎。讓互聯網+制造業“緊緊相依”,就必須順應數字化生產方式的規律,而在工業4.0時代的大背景下,互聯網+任何一個行業的模式,都離不開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備與成熟。因此,夯實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傳輸和接入網絡演進升級,部署高速全光網絡,持續提升網絡基礎設施最核心部分的信息傳輸系統的速率,是發揮互聯網+制造業最大功效的基礎性工程。此外,以各地區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為中心,通過加快推動互聯網工業專用光纖的建設和改造、云計算中心的成立等有效舉措,全方位實施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這項“大工程”,是實現互聯網+制造業的基礎要求。
貫通信息“大平臺”是關鍵。制造業是由人力資源、原料提供、生產、銷售等環節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各個環節之間存在著大量的信息交換,而傳統制造業的信息共享一直存在著片段化、分散化、不及時、不準確等短板,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行業管理和決策的科學性。在新形勢下,要實現互聯網+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就要整合現有商企網絡信息資源、加大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門戶企業的縱向交流與合作,集中優化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關鍵信息傳遞模式,實現現代化網絡基礎“大數據”的共享共聯,全面推進市場與企業、企業與客戶、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高效互通。
來源:長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