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打開百度引擎搜索一下“2017客車出口”,會看到很多客車企業獲得出口大單的新聞。自2014年我國客車出口達到一個小高峰之后,2015年、2016年客車出口量卻出現持續下滑。那么,有如此多出口大單的2017年是否會止跌回升?2018年客車出口又將呈現何種走勢?
各種因素影響2017年出口持續下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共出口客車5.3萬輛,同比下滑4.11%,客車非完整車輛出口428輛,同比大幅下滑76%。
“可以說,2017年客車出口是我國所有汽車出口板塊中表現最差的。”金龍客車海外營銷總監謝衛國介紹說,2017年,我國乘用車出口實現大幅度增長,貨車出口也較為平穩,而客車由于前幾年出口基數較大,致使總出口量相比2016年有所下滑。”
2017年,全球政治、經濟形勢變化較大,對于客車企業來說,直觀感受就是海外市場情況復雜,資金在終端市場的流動性不好。
“2017年,海外很多客戶的付款方式轉變為,前期交付一部分定金,待客車真正運營起來后,才會將剩余的款項全部付清。這種付款方式,讓車企的資金鏈承受著非常大的考驗。”一位業內人士向《中國汽車報》記者透露,“如今,只要我們考察發現海外市場的客戶付款能力較差,訂單我們就不接了,這也是影響客車出口量的因素之一。”
區域:西亞表現良好沙特需求大
出口總量下滑,并不代表海外市場各個區域的銷售成績都不盡如人意。如果終端客戶業務能力好,需求量大,該地區的出口量也能保持同比增長。
“2017年,金龍客車在西亞市場的出口增長幅度較大,其中向沙特就出口了近800輛大型客車。”謝衛國告訴記者,“沙特是穆斯林朝圣的重要地點,旅游業發達使其每年都有更新車輛的需求。所以該區域市場銷量一直比較穩定,客戶關系也維持得相當好。”
安凱客車國際營銷公司副總經理李國鈞也指出,“西亞地區是我國客車出口的傳統優勢市場,2017年這個細分市場再次取得不俗成績。其中,出口主要集中在沙特,其對旅游大巴和校車有較大需求。”
此外,近幾年東南亞市場也有了新機遇,例如2016年緬甸民盟政府上臺后,推動了一些民生工程,其中就涉及公共交通領域。2017年,宇通、福田歐輝、安凱先后將客車產品出口到緬甸,出口東南亞市場的步伐再次提速。
新能源客車:海外需求小使用環境不成熟
2017年,新聞多次報道我國新能源客車出口到美國、日本等市場。那么這一年,我國新能源客車出口情況如何?
“2017年,我國新能源客車出口量有所增長,但總量仍然不大,對我國客車出口整體的影響較小。”謝衛國表示。
李國鈞指出,雖然海外市場的大部分地區均認為新能源客車是引領城市綠色發展的主力軍,但受制于多種原因,現在并沒有大規模使用。至于能否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以較快的速度推廣新能源客車,現在還不明朗。
據了解,與國內市場在政策引導、補貼扶持下,新能源客車呈現較大需求的情況不同,海外市場仍沒有形成與新能源客車相配套的使用環境。另外,海外一些市場的公路客運需求依然穩定,對車輛動力類型的需求也沒有太大變化,仍以傳統燃油車為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能源客車的推廣。
對此,謝衛國分析稱,新能源客車的出口機會還要靠車企自己爭取和挖掘,但總體來看,主要的機遇來自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
“目前,金龍純電動客車主要銷售到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地區,以及泰國等周邊國家市場。另外,還有一些新能源客車產品已出口到歐洲地區。”謝衛國介紹說。
“2016年,海格超級電容公交車就已經出口到塞爾維亞,此后又相繼打開以色列、保加利亞、意大利、奧地利等沿線國家市場,并在中東歐國家已初現規模,有效擴大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推廣范圍。”蘇州金龍海外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姜海峰說。
據悉,就在前不久,福田歐輝新能源客車在韓國江陵市正式投入運營,服務世界矚目的平昌冬奧會,再一次攜新能源客車產品走出國門。
市場競爭激烈“兩條腿走路”有難度
在近期舉辦的客車市場研究會上,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副秘書長佘振清表示,2017年,國內客車市場受政策調整的影響較大,按照“兩條腿走路”的原則,客車行業的資源配置應該向出口傾斜。客車企業的主觀意愿很強,但實際效果不佳,客車出口仍不具備分擔行業發展風險的能力。他還強調,培養客車出口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記者采訪的多位客車業內人士都比較認同上述觀點。
“現在國內客車市場萎縮,眾多客車企業自然都把目光瞄準到海外市場。但這幾年海外市場的體量并沒有擴大,各家企業只能各憑本事,來搶占市場份額。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海外市場競爭將會十分激烈。”李國鈞分析道。
謝衛國也表示:“目前國內客車市場仍處于一種供大于求的狀態,尤其是我國客車制造企業較多,當國內整體需求下降之后,各家企業都要尋找出路,肯定會紛紛向國外尋找產能的釋放地。”
對于該如何實現“兩條腿走路”,謝衛國表示,現在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海外市場來消化我們的產品,出口很難盈利。因此,在哪些地方進行對外投資要進行深度、謹慎的分析,不能盲目對外輸出,否則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實際上,在汽車所有品類中,我國客車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是最強的,中國客車在歐洲市場可以找到生存空間,但總體還是走中低端路線,客戶群體也比較分散,這部分市場還需進一步開發。而在亞洲、南美洲、非洲市場,由于中國客車的價格、產品質量、零部件供應、售后服務等方面能夠達到客戶群體的需求,十分具有競爭力。
2018:縱難預測亦抱希望
對于2018年客車海外出口的走勢,多位客車業內人士均表示較難預測。
首先,海外市場是一個包含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綜合性市場,沒有周期規律可循。局部地區可能會出現批量訂單,但有些地方也可能由于戰爭、制裁、災害等因素會需求下降。另外,海外各國對客車的使用壽命要求也不近相同,有的七、八年,也有的十幾年。
其次,海外市場還受政治、經濟等因素影響。“比如,沙特在2017年第四季度開展了反腐行動,所以2018年西亞地區的客車需求會有何變化,現在還不好預測。”李國鈞說。
盡管如此,業內人士還是對新的一年充滿希望。
謝衛國告訴記者:“我估計2018年的客車出口量可能會有所提升。因為目前來看,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價格有所上漲,而我國客車企業的海外目標市場主要是資源型國家,所以我們對2018年抱有更多期待。”
來源:中國汽車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