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在頁巖油繼續增產、opec繼續減產、全球經濟持續復蘇、地緣局勢動蕩等綜合作用下,預計2至3年內油價仍將在40美元/桶至60美元/桶的核心區間震蕩。但隨著頁巖油產量逐步達到極值、常規油氣產能持續下降,3至5年后原油市場有望實現再平衡,屆時油價有望向上突破。
從需求端來看,未來兩年原油生產有望突破1億桶/日。iea在2016年度《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提出,2040年之前全球石油需求將會持續增長,主要原因是在公路運輸、航空和石化領域缺乏石油替代品。電動汽車將是石油需求增長的潛在阻力,但2022年之前,電動車對燃油車的替代作用有限。拉動需求增長的前三大國家,其具體需求數據分別為美國1956萬桶/日、中國1188萬桶/日、印度427萬桶/日。其中,中國與美國兩國的需求溫和增長,而印度的需求增長強勁,加上歐洲經濟逐步復蘇以及其他新興市場的拉動,預計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將突破1億桶/日大關。
從供給端來看,中東與北美此消彼長,但北美的主導地位更明顯。全球石油供給中,opec、俄羅斯和美國的合計產量占全球總供應的60%。中東地區擁有全球最高的儲量和最低的開采成本,其變動對國際油價影響深刻。2014年以來油價暴跌,美國頁巖油大量減產,而opec以及俄羅斯等國采取增量保收的策略,產量不減反增,成為持續打壓油價的主要原因。2016年opec轉變策略,聯合俄羅斯等國減產,有效抵擋了美國頁巖油的沖擊。此外,全球常規油氣資本支出的大幅下降將客觀上造成原油生產能力的顯著下降,有利于加快市場再平衡。中短期內對供給沖擊最大的莫過于以美國二疊紀為代表的頁巖油,其再度崛起成為供給端最顯著的邊際變量。
當前美國頁巖油的產量為550萬桶/日,未來有潛力增至1000萬桶/日左右,油價上漲空間持續受到壓制。但如果油價過低,鉆機數將快速下降,從而對油價形成有力支撐,這也意味著北美已基本掌握了全球油價的主導權。
綜合來看,中短期油價上有壓力下有支撐,但2至3年之后有望向上突破。據我們對2017年第一季度北美頁巖油公司的完全成本統計,發現油價在50美元/桶以上,頁巖油會大量復產。而油價降至40美元/桶后,頁巖油鉆機數會顯著回落。因此,供需再平衡之前,油價將以區間震蕩為主。但長期來看,隨著全球原油需求強勁增長、北美頁巖油產量逐步達到極限、常規油氣產能持續下降,到2022年全球原油市場供應會再度趨緊,屆時油價有望向上突破。
來源:慧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