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面對互聯網企業,傳統企業一直謙虛的學習者,學習他們領先的互聯網思維和對用戶體驗的高度關注以及大膽創新的精神。當然,與此同時,更要警惕他們隨時可能發起的跨界顛覆,這種隨時可能不期而至的跨界顛覆一度讓很多傳統企業的管理者生活著高度焦慮之中。根據ibm 2015年全球最高管理層調研報告提到的數據,當年有“54%的企業高管預期來自其他行業的競爭將增加”。
不過,進入去年,這一切似乎悄悄地在發生改變,ibm 2017全球最高管理層調研中此數據下降了一半,僅為26%。ibm研究人員將這一改變背后的原因解讀為傳統企業的逆襲,認為在創新的道路上傳統企業正從跟隨者變成領跑。
數據是逆襲的基礎
此前,我們聽到過太多關于互聯網企業顛覆傳統企業的例子,比如滴滴顛覆出租車行業,airbnb顛覆房屋租賃市場等等,這使得大家一直認為互聯網企業才是創新的引領者,而忽視了傳統企業,甚至傳統企業自身也會看低自己的能力?,F在看來,事實并不是一定這樣。
“在行業中深耕的大部分傳統企業,它們在行業中耕耘了很長時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他們在行業里也非常有地位,并不容易撼動。實際上,我們看到,今天這些企業正在向新興企業發起反擊,而且也已經沒有前幾年那么焦慮了?!眎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大中華區總經理麥俊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大中華區總經理麥俊彥
佐證麥俊彥這一說法的是,ibm 2017年全球最高管理層調研報告顯示,改變傳統行業的動力主要還是來自傳統企業。在中國接受訪談的企業里,34%的受訪者認同這一觀點。
報告認為,之所以如此,除了傳統企業具有對行業多年的了解這一天然優勢之外,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傳統企業擁有一般企業難以企及的數據。根據相關研究,全世界僅有20%的數據可以從互聯網獲得,而另外80%的企業數據無法被搜索到,這部分就是傳統企業擁有的數據,這些數據就是傳統企業的優勢所在。
進行本次調研的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的院長丁偉解釋說,傳統企業底蘊豐厚,企業擁有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產生的、產品和服務相關環節背后隱藏的,以及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包括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等方方面面的數據。而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下一波技術將能夠使得傳統企業通過充分利用ai技術發揮他們在專業領域的獨特優勢,超越互聯網新興企業。頗有意思的是,在ai或者認知技術在提升客戶體驗等新技術的應用上,與國外同行相比中國企業更積極主動。
比如,ibm最近與一家芯片廠進行了一個合作,就是利用傳統數據實現對生產效率的大提升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合作通過機器視覺進行產品質量檢測,比如是否有冒泡、有劃痕甚至有小沙粒等。以前都靠人工看,花費大量的時間,效率不高,時有漏檢。現在通過拍照用算法進行比照,一旦發現可以及時返回生產過程中、及時的調整。實現了自動化,不僅省掉了大量的工作崗位,提升了效率,準確率也從之前人工時代的80%提升到96%以上。
采訪中,丁偉特別提醒說,對傳統企業而言,要抓緊時間進行創新。因為雖然傳統企業占有80%數據,但數據價值會隨時間遞減,如果數據只是放著不利用、不整理,不去變現,數據的價值就會遞減。
平臺戰略是逆襲的重要手段
ibm 2017年全球最高管理層調研報告中還揭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就是傳統企業對平臺的高度關注,特別是那些比較成功的傳統企業大多在平臺上頗有建樹。
數據顯示,幾乎所有傳統企業都在構建平臺或參與平臺建設,其中46%的企業正在投入巨資建設平臺,其余54%高管表示將必須利用其他公司的平臺。特別值得關注的是,57%傳統領先企業都是平臺的構建者或擁有者,這說明平臺戰略已經成為傳統企業實現領先、實現逆襲的重要手段。
“今年的數據顯示,無論是中國還是國外,領先企業在運用平臺業務模式方面都有心得。在中國的一些高管這個數字甚至高于國外。”丁偉說。
該報告以ibm和馬士基的合作為例剖析了平臺戰略的重要性。馬士基是一家有百年歷史的集裝箱航運公司,最近它和ibm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了一個全球貿易數字化平臺。借助這個平臺,港口、第三方物流、海關、貨運代理、運輸商、發貨人實現了貨物、單據信息共享,解決了馬士基在跨境和貿易區內貨物運輸方面的多方面需求,使信息流更透明、更簡化。不僅如此,企業還可以通過平臺協調消費者與生產商之間的直接互動關系,并在此過程中收集大量數據,輕松開拓新市場。
ibm預測,未來兩至三年,重新分配的平臺業務模式預計將達到1.2萬億美元,目前已投入資金約4,200億美元。在平臺投資方面最積極的行業包括:工業產品(+ 25%),電子(+ 22%),汽車(+ 20%)和零售(+ 17%)。
來源:至頂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