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顧問發布的《2018-2022年中國土壤修復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土壤修復工程項目超過200個。土壤淋洗、原位加熱、微生物處理、化學氧化還原、熱脫附等相對成熟的土壤修復技術被實際運用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復工程項目中。項目建設資金約為60億元。已開展的土壤修復項目中的污染物仍舊以重金屬和vocs為主。其中重金屬修復項目比例超過60%,vocs修復項目比例約為20%。治理企業是本地企業的項目占總量的50%以上。
資金問題仍是很多修復項目的主要障礙,與脫硫脫硝有電價補貼、污水處理有污水處理費不同,土壤修復沒有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資金大多數依賴于政府,缺乏明晰的盈利模式。目前,70%以上的資金仍來源自政府,而通過市場融資的項目較少(低于10%),其余資金來源于污染企業自身。
受益于土壤修復的巨大空間與政策紅利,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土壤修復行業。據專家介紹,由于目前土壤修復公司成立暫不需要相關資質,所以企業來源復雜,大部分來自于房地產業、設備制造業、水處理及固廢行業、咨詢業以及儀器行業等,還有好多與國外企業組團形成。像中國中車、中交建等央企也紛紛跨界進入土壤修復領域。此外,國內土壤修復項目在招標過程中,具體項目根據運作模式、內容及難度的不同,對企業資質及資金規模均有不同要求。據統計,截至2017年5月擁有土壤相關業務的企業達到2多家,是環保行業最受矚目的領域之一。
近年來,土壤問題日益嚴峻,土壤修復工作受到全社會高度重視,土壤修復的巨大空間與政策紅利,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土壤修復行業。據統計,截至2017年5月擁有土壤相關業務的企業達到2多家,是環保行業最受矚目的領域之一。基于此,未來土壤修復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投資機遇。
土壤修復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在土壤修復行業,已有的土壤修復技術達到一百多種,常用技術也有十多種,大致可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種方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均制定并開展了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計劃,因此也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土壤修復行業。
“高污染超標率”“萬億級規模市場”“復雜的系統工程”“發展初期的新興行業”,中國土壤污染防治正貼著這些標簽步入聯合國首個“國際土壤年”。
中國土壤污染已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與農產品生態安全構成威脅。全國受有機污染物污染的農田已達3萬公頃,污染物類型包括石油類、多環芳烴、農藥、有機氯等;因油田開采造成的嚴重石油污染土地面積達1萬公頃,石油煉化業也使大面積土地受到污染;在沈撫石油污水灌區,表層和底層土壤多環芳烴含量均超過mg/kg,造成農作物和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全國受重金屬污染土地達2000萬公頃,其中嚴重污染土地超過70萬公頃,其中13萬公頃土地因鎘含量超標而被迫棄耕。正因為如此,中國的污染土壤修復研究,正經歷著由實驗室研究向實用階段的過渡,即將進入一個快速、全面的治理時期。
來源:儀器交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