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閉幕的第九屆中國稀土產業論壇上,如何打造稀土全產業鏈、發展稀土新材料產業成為大會焦點。目前我國稀土資源量、生產量、消費量、出口量均為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實的稀土大國。業內人士表示,推動我國稀土產業由大到強,高端利用成為關鍵一環。
盡管我國稀土行業總體發展良好,但目前稀土行業還是存在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是稀土產業整體上還處于世界稀土產業鏈的中低端,存在核心專利缺失,持續創新力不強,下游高端產品匱乏等問題。
中國稀土協會理事長李春龍指出,我國處在稀土產業鏈的前端,尤其是采、選、冶環節的關鍵技術已處于世界“領跑”。在稀土功能材料的中端,稀土永磁材料等領域進入“并跑”方陣。但在稀土應用的終端,我國還處于“跟跑”階段。“逆鏈”趕超,成為稀土產業轉型的必然選擇。
2016年底,國務院成立了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從新材料入手推動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聯合下發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加快實現稀土永磁材料及應用器件產業化,大力發展稀土永磁節能電機及配套稀土永磁材料等,為我國生活安全、生產安全和生產效率提供保障。
實際上,要推進我國稀土產業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首先要持續推進行業秩序整頓,包括開展稀土專項核查、推進稀土清潔生產、建立稀土追溯體系、實行稀土計劃管理。其次,要強化產業協同創新,充分發揮產業創新聯盟的作用,加強研發,加強融合,建立稀土新材料的創新體系,致力于打造稀土全產業鏈。
近幾年,包頭市積極推進稀土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高綜合利用率,發展精深加工,初步形成了稀土永磁、拋光、儲氫、合金、催化五大產業鏈。106家稀土企業中,稀土新材料、終端應用企業達85家,形成涵蓋開采、冶煉、研發、深加工、應用各環節的完整稀土產業體系,并在高端應用領域取得初步進展。
在包頭市發展全產業鏈中,北方稀土尤為搶眼。該公司不斷加大稀土研發投入,持續壯大稀土中下游產業,從而推動稀土產業加速轉型,其稀土新材料、功能材料的收入比重要提升到50%以上,稀土終端應用型產品的收入比重提高到15%左右,實現“稀土產業領跑、帶動全域經濟”的目標。
而作為西南地區稀土行業龍頭——盛和資源已形成完整稀土產業鏈。該公司自借殼上市以后,希望通過與上游的合作解決礦山資源的瓶頸,包括今年7月購買美國最大稀土礦——芒廷山口稀土礦。同時,加大在下游深加工產品的布局。經過近兩年的整合,公司稀土產業鏈布局逐漸完善,并取得了較好的業績,該公司2017中報凈利潤1.35億元同比增長684.6%。
其實,北方稀土、盛和資源等稀土龍頭企業打造上下游產業鏈一體化,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實力,優勢將越發明顯。隨著更多企業加入到這一行列,將推動稀土全產業鏈進入并提升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航空航天、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農業、醫療等產業領域,實現稀土業與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邱林)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