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中國“十九大”召開還有一周左右的時間,大宗商品市場已明顯感受到拋貨避險和獲利了結,伴隨著冬季限產政策的實施,市場活躍度持續降溫,尤其像鋼鐵、焦煤焦炭、天然橡膠等主流商品跌幅較明顯。然而銅市場卻相對堅挺,電解銅升水最高到達300元/噸,銅價在10月份也大漲3%左右,滬銅主力重回53000元/噸一線上方,倫銅最高到達6800美元/噸一線。
銅價相對堅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銅商品金融屬性較強,在美國非農就業數據不佳和颶風因素導致美元走軟時,除黃金、原油表現強勁外,就屬銅商品了,并且國慶假期期間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首次就原油問題會晤,這也支撐銅價。其次是供應面再次步入緊張階段,印尼銅礦重燃罷工憂慮,而10-11月份還將有四五次勞務糾紛問題,很大可能引發罷工潮;而廢銅原料也因十九大的召開面臨緊缺。第三點是需求端轉好,“金九銀十”需求旺季的帶動一直未顯現,并且中國電網也處于交貨期,對電解銅需求強勁,本周貿易商升水維持200-300元/噸附近。
不過銅價再次觸及53000元/噸一線之后市場獲利了結心理攀升,加之十九大召開之際,國家對大宗商品質量標準、環保和運輸等方面監管的加強也會影響銅市交投熱情,因此在十九大召開前建議投資者出貨避險,而隨著市場對十九大政策紅利的預期,10月下旬將繼續看漲。
來源:長江有色金屬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