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工業金屬的銅,其走勢被認為能準確預測全球宏觀經濟。銅因此被冠之“銅博士”的美稱。
銅行情似乎再次歸來。lme期銅來到了三年高位,昨日收報7027.00美元/噸;滬銅也在中國經濟樂觀預期的刺激下,升至逾四年高位。
掌管26億美元資產的u.s.globalinvestorsceo兼ciofrankholmes撰文強調,銅是“未來的金屬”。
銅作為“未來的金屬”這一說法,必和必拓營銷總監arnoudbalhuizen此前也提到過。當時他強調了電動車帶來的需求:“2017年是(電動車)變革的一年,銅正是未來的金屬。”“市場大大低估了銅的潛力。”
u.s.globalinvestors的frankholmes則提到,銅價的上升,全球制造業的回暖是重要的原因。從美國、歐洲再到中國,制造業pmi的擴張均為數年來未見。
今年9月,重要經濟體的制造業pmi全部處于擴張區間。
投資者同時也對中國的銅需求寄予厚望,中國每年消費全球銅產量的20%。除去近期刺激銅價的經濟向好預期以外,正如必和必拓營銷總監所言,電動車也是重要的驅動因素。
電動車的電機和電線都需要大量的銅,電動車需要的銅是傳統燃油汽車的四倍。電動車在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崛起,都令銅需求有望大增。
銅價在未來的十年,將由此受到重要支撐。internationalcopperassociation的數據顯示,隨著大型銅礦資源逐漸減少,到2027年,銅需求將從目前的18.5萬噸激增至約174萬噸。
鋰、鈷等金屬也是電動車崛起的受益商品,不過必和必拓arnoudbalhuizen指出,銅和鋰的市場規模不能相提并論:
銅市場大概有1500億美元,而鋰市場只有40-50億美元。
“中國制造2025”整體也是支撐銅的需求。ica提到,在中國的產業升級過程中,除去電動車的火熱以外,更多鐵路設施以及機器人(21.46-1.20%,診股)的發展,都離不開銅。
而短期來看,美元疲弱也是對銅的利好。大宗商品多用美元結算,因此弱勢美元對大宗商品市場總體都是刺激。
來源: 華爾街見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