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不斷加快半導體自制化腳步,但目前晶圓代工市場仍是臺積電稱霸,大陸ic設計廠仍離不開臺積電的懷抱,市調機構也預期,臺積電南京廠的月產能,到2021年時將可望從原先規劃的兩萬片、跳升至八萬片。業界也預期,大陸的海思、展訊將成為該廠最大客戶。
gartner公告最新數據指出,目前有多家外商在大陸設立晶圓廠,如晶圓代工廠globalfoundries、臺積電,存儲部分有dram、3d nand,則有英特爾、三星及sk海力士等廠商設廠,其中英特爾、三星及sk海力士已開始陸續投片量產。
值得注意的是,臺積電原先預估南京廠投片量產后,月產能為兩萬片12英寸晶圓,根據gartner數據指出,臺積電南京廠2021年月產能將可望擴大四倍至八萬片。雖然規模僅接近臺積電超大晶圓廠產能,但產能規模成長速度仍相當可觀。
臺積電原先規劃,南京廠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始生產16納米finfet制程。業界預期,若16納米制程生產順利,兩年后將進入14納米制程,未來不排除向更先進制程推進,不過臺積電會按照原先計劃落后至少一個世代制程。
gartner認為,大陸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目前又以ic設計產業成長最為迅速,因此中國大陸半導體芯片投片需求量勢必將逐步擴大。
事實上,中國大陸除了推動半導體自制化,也提倡外商本地化生產,因此臺積電南京廠自然成為中國大陸ic設計業者投片的最佳場所。業界人士推斷,按照大陸目前5g、高效運算(hpc)芯片市場發展,海思、展訊等廠商勢必將成為臺積電南京廠未來的最大客戶。
gartner也指出,晶圓廠赴大陸設廠勢必也將吸引周邊晶圓材料、封測廠商一同進駐,圍繞晶圓廠形成半導體供應鏈,對于人才及周邊經濟發展都有極大幫助,這也成為大陸地方政府積極拉攏高科技產業進駐合作的主要原因。
來源:工商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