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計量院力學工程技術人員赴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公路治超非現場執法稱重系統的前沿技術開展調研。
公路治超非現場執法是公路治超從傳統方式向現代化、智能化執法方式的轉變,是現有治超手段的有效補充。浙江省自2012年開始,率先在全國建設使用公路治超非現場執法系統,至今已建成200多個道路執法點。
治超非現場執法系統主要是指運用當下的不停車檢測系統,對車輛進行監測。其中使用到了、檢測儀和等多項儀器。它的原理主要是在主干路上設高速稱重點一處,高速稱重系統采用高靈敏度壓電稱重傳感器,傳感器每車道安裝二態二條傳感器相距3米平行安裝,同時在二傳感器中間安裝車撿線圈。
車輛動態稱重儀安裝在路邊控制柜中,當車輛經過稱重傳感器時,稱重儀可以檢測出此車的重量、車型、速度并可以按照相關車輛限重標準對車輛進行是否超重判斷,同時在稱重傳感器上方每車道安裝車輛高寬檢測儀,實時檢測出車量的長、寬、高數據,在稱重點后設車牌抓拍攝像機及車道監控攝象機對超重、超限的車抓拍車頭及整車圖片,對車牌照進行自動識別。
設備檢定是治超非現場執法的基礎。尤其是稱重系統,它是公路治超非現場執法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數據是治超執法的依據。當前的不停車檢測系統主要使用壓電薄膜稱重傳感器和石英稱重傳感器兩種傳感器來踐行稱重。壓電薄膜稱重傳感器相對來說壽命長,路面破壞程度小,水泥、瀝青路面都可以使用;石英稱重傳感器相對來說較為穩定,且只有水泥路面可以使用。
調研過程中,雙方就當前最新動態稱重技術及視頻技術進行了探討交流。通過互通有無,研用結合,為進一步推進浙江省公路治超非現場執法稱重系統的智能化創新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推動“智慧交通”建設。
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簡稱its)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它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
智能交通的發展跟物聯網的發展是離不開的,只有物聯網技術概念的不斷發展,智能交通系統才能越來越完善。智能交通是交通的物聯化體現。
21世紀將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紀,人們將要采用的智能交通系統,是一種先進的一體化交通綜合管理系統。在該系統中,車輛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駛,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將交通流量調整至最佳狀態,借助于這個系統,管理人員對道路、車輛的行蹤將掌握得一清二楚。
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一個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系統。它的突出特點是以信息的收集、處理、發布、交換、分析、利用為主線,為交通參與者提供多樣性的服務。
來源:儀器交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