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發展智慧經濟。智慧經濟是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知識和數據為核心生產要素,以智慧產業化與產業智慧化為核心內容,以現代信息科技創新與產業間的協同發展為核心特征的一種現代經濟發展形態。近年來,安徽省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為發展智慧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
信息化的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安徽省信息化促進條例》正式出臺,成為《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發布后的首個地方性信息化立法。出臺了安徽省第一部專項規范電信設施建設保護工作的政府規章《安徽省電信設施建設和保護辦法》。省政府先后印發促進信息消費、“寬帶安徽”、云計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等一系列關于信息化和“雙創”的政策文件,以及“三重一創”、科技創新、制造強省、技工大省、“中國聲谷”等系列“10條”政策,推動智慧經濟發展相關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信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安徽省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寬帶中國”戰略,大力推進“寬帶安徽”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目前安徽省城市地區家庭基本具備光纖接入能力,行政村通光纖比例達100%,基本建成“全光網省”。移動寬帶網絡基本覆蓋全部行政村。一批云計算和數據中心重點項目積極推進,形成合肥、淮南、宿州等特色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集群。物聯網基礎設施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面部署,工業互聯網建設具備一定基礎。
信息產業發展壯大。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及信息服務業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軟件業營業額突破億元。新型顯示、智能終端快速發展,光伏、led形成競爭優勢,集成電路聚焦突破成效明顯。量子通信、鐵基超導、頻譜分析等技術領先全國。智能語音應用軟件和解決方案在全國同類產品中市場占有率第一。中國(合肥)智能語音產業園暨“中國聲谷”、中國(合肥)軟件名城等一批創新創業基地加快建設。
信息化與三次產業融合日益深入。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深入推進,企業廣泛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集成應用和協調創新,實施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以提升新型能力。截至2017年底,全省約1/4的工業企業達到了集成提升和創新突破的兩化融合高級階段;96家企業通過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國家評定,數量居全國第4。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基于互聯網的制造業“雙創”等試點示范項目數量處于全國第一方陣。涌現出安徽叉車、江淮汽車、泰禾光電、馬鋼祥云、華菱星馬、容知日新、勁旅環科、客來福等一批兩化融合新模式、新業態的典型案例。“互聯網+現代農業”體系加快構建,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水平以及“三農”信息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電子商務延續快速增長態勢,2017年網絡零售額突破1400億元。服務業與互聯網行業跨界融合進一步深化,誕生出一大批面向民眾生活領域的信息消費新產品,以及洲峰電子、共生物流等“互聯網+”生產服務業的典型。
智慧應用持續推廣普及。基于政務數據開放共享的全省“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正在加快建設,省、市縣政務事項網上辦理覆蓋率分別達到88%、98.9%。智慧城市覆蓋面不斷拓展。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取得明顯進展,貧困村寬帶基本普及,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網絡加快完善。市政、環保、交通、醫療、教育、養老、旅游等重點領域智慧化水平不斷升級,掛牌了全國首家智慧醫院。
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風險評估、網絡安全監控預警應急響應聯動等網絡安全制度得到嚴格落實。信息安全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快,信息安全規劃、優化加固整改、安全運維、應急響應、災難備份等服務水平大幅提升。數字證書在社保、衛生、住建、稅務等重點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鋼鐵、有色、石化、裝備等重點行業的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管理進一步加強。
安徽省經信委將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大力實施智慧經濟開篇工程,堅持智慧產業化、產業智慧化,切實將安徽省信息化的豐富積累轉化成智慧經濟的碩果,為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作出應有的貢獻。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