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毫米見方,肉眼幾乎無法分辨。但在這方寸之間,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教授湯勇,聯合佛山市國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創造了世界上可量產led顯示器件最小紀錄,助力廣東led向高附加值產業發展,鞏固我省led規模穩居全國首位、占據國際市場半邊天的領先地位。湯勇團隊研究項目“半導體發光器件跨尺度光功能結構設計與制造關鍵技術”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led這種半導體電子元件能夠將電能轉化為光能。如今,繁華都市街道、隆重婚慶場合、家庭日常觀影,都少不了led的身影。但在8年前,led不穩定又發熱嚴重,無法實現批量生產使用,市場前景并不被看好。
當時,湯勇鉆研電子熱控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正在苦苦尋找新的產業,對接技術。當了解到新興的led有發熱嚴重的問題,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敲開了led企業大門。核心技術與新興戰略產業擦出了火花。
湯勇在調研時發現,國際知名廠商制備led器件有一個耐熱過渡襯底汽化沉積的工藝環節,工藝難、成本高、質量打折扣。他另辟蹊徑,從機械加工行業的角度,開創過渡襯底減薄工藝,把耐熱陶瓷直接焊接到器件上,再研磨減薄。這種連技術人員都認為“匪夷所思”的做法,卻出人意料地節約了制備成本,而且產品質量得到提升。
在湯勇團隊核心技術的助力下,廣東led器件封裝企業產業規模穩居全國第一,產量約占全國的70%、世界的50%。
來源:南方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