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季營收245億美元,同比增長12%;凈收益66億美元,同比增長16%……最近,美國微軟公司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柯睿杰心情不錯。最新數據顯示,微軟在中國有超過10萬家不同行業的企業客戶使用微軟智能云azure,微軟在中國還有超過1300家云合作伙伴,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
這張漂亮的成績單,讓柯睿杰更加看好中國。在他看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也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增長引擎。
不約而同地,國際權威機構近期也紛紛看好中國。近日,亞洲開發銀行發布最新報告,把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6.8%;幾天之后,世界銀行發布《中國經濟簡報》,上調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至6.8%,這已是世行年內第二次“看漲”中國;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則以罕見的“一年四漲”的形式把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定格在6.8%。
imf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認為,中國今年的經濟表現已經超出預期,展現出強大的增長韌性并呈現新的增長動力。而美國布雷耶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吉姆·布雷耶,則更為直白地說道,持續對中國有信心,就是對世界的未來有信心。
角度不同、標準各異,但結論卻空前一致。他們為何紛紛看好中國?
良好的預期,首先源自中國經濟的優異表現。
回首5年前,中國經濟面臨三期疊加、產能過剩等一系列矛盾,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界對于中國經濟“失速”“硬著陸”等悲觀預測層出不窮。2016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國經濟一改近年逐級下探態勢,經濟增速企穩回升。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8%,增速連續9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區間。
追根溯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籌帷幄,以堅強的政治勇氣和戰略定力,統領全國上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中國經濟巨輪穿過迷霧、破浪前行。
5年來,中國經濟國際影響力更加顯著——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盡管面臨下行壓力,中國經濟再上新臺階,過去5年年均經濟增速超過7%;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居世界第一位,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穩定之錨。
這是全球矚目的發展“奇跡”。
更重要的是,當前全球范圍內逆全球化思潮涌動。面對貧困、失業、收入差距拉大等問題,一些發達國家轉而采取保護主義政策,全球化進程遭遇強勁“逆流”。然而,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而中國始終高舉開放包容、互利共贏旗幟,推動經濟全球化再平衡,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而打造全面開放新格局,讓中國與世界在合作共贏中攜手發展,正是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5年來,中國旗幟鮮明地主張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各方提供廣闊合作平臺,積極參與和引導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為構建創新、開放、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提供了中國路徑。
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中國有主張,更有行動。近年來,中國首倡設立亞投行、發起成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用實際行動豐富了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對現有國際經濟秩序形成有益補充,有力推動了現有治理體系改革。
“一帶一路”由中國提出,但為世界所共享。4年來,“一帶一路”不僅成為重要國際合作平臺和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也開辟了一條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之路。“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中國理念,也因此被寫入聯合國決議。
英國劍橋大學資深研究員馬丁·雅克指出,中國在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方面更加主動,越來越多地承擔起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責任,并發揮更大作用。
美國《時代》周刊近日在一篇封面文章中這樣寫道:中國越發展,為世界帶來的機遇和作出的貢獻就越大。
著名企業、主流國際機構和權威專家紛紛看好中國的背后,一條內在邏輯脈絡逐漸清晰——中國贏,就是世界贏。(楊亮)
轉自:光明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