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及傳統能源導致環境問題不斷惡化,電驅動機械正在成為我國新能源機械設備發展的趨勢。
【背景】長期以來,工程機械和大部分農業機械多采用石油內燃機提供動力,存在高耗能、污染環境等問題。電能來源多樣化,綠色環保的電動機械符合低碳經濟的要求,可以緩解日益嚴峻的能源危機,還可為未來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我國新能源工程機械研究的技術理念逐步形成,部分新能源工程機械設備已經實現了產業化發展,三一、柳工、山河智能及中聯等國內大型的工程機械企業均已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機械設備。
【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周文對建議,積極制定新能源工程機械生產的質量控制及關鍵技術標準,通過制度規范的方式促進新能源工程機械的發展。對非道路行駛以及機組田間作業載荷變化規律進行研究,為電動農業機械的研究提供依據。對于開發和生產電動工程機械和電動農業機械中相關核心零配件(例如動力電池、電力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的企業,國家出臺政策給予補貼或獎勵。出臺相應激勵政策,獎勵或補貼使用新能源工程機械的個人或企業。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三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文對分析湖南發展新能源汽車與動力儲能電池產業的優勢,認為可以將其打造成1000億元的新產業。他建議,制定終端用戶使用階段包括雙積分、限牌限行、充電電價、過橋過路費、停車費及電池回收處理等優惠政策,促進全省新能源動力儲能電池產業的發展。
將拉動千億產業群
周文對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中,分別從推動產業發展、購置稅費優惠政策、外商投資開放領域等角度,多次提到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相關內容。
周文對認為,當前湖南發展新能源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大有可為。首先,國內新能源汽車取得了蓬勃發展,動力儲能電池正逐步從消費類小型電子產品滲透到電動兩輪車、電動汽車、軌道交通、各類工程機械、船舶、家電、儲能電站等大市場大領域。其次,無論是產業人才,還是上游材料方面湖南都具有很強優勢,尤其,在動力電池及新能源整車與工程機械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上下游產業鏈集群,具備了一定國際競爭能力。
目前,湖南擁有充足的上游原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核心原材料規模化生產企業16家(杉杉、瑞祥、中科、航盛、中鋰等),綜合產能億瓦時,對應200億元產值。“在此基礎上,目前湖南已有規模化動力儲能電池企業5家,如三迅、桑頓、電將軍等,綜合產能300億瓦時,對應產值400億元。”
此外,湖南還是傳統燃油汽車、軌道交通、工程機械及農業機械的產銷大省。“傳統燃油汽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在向新能源轉型與升級的過程中需要對應規模的動力儲能電池產業能力配套。”
周文對認為,未來幾年將新能源動力儲能電池產業發展打造成1000億產業,將是湖南實施中國制造2025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落腳點。
建議成立國家研究院
在此次全國兩會上,周文對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加大對湖南省新能源動力儲能電池產業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在項目投入、研發、建設、產品應用與電池回收等過程中賦予更多的重大攻關任務與支持,以促進湖南省新能源動力儲能電池產業的發展。”
具體建議為,請國家支持在湖南地區結合當地高校,上游材料及電池與整車企業,由國家投資成立動力儲能電池國家研究院,以支持國內動力儲能電池產業的基礎研究與持續發展。
隨著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逐步退出,周文對還建議,相關部門制定終端用戶使用階段的補貼政策,包括雙積分、限牌限行、充電電價、過橋過路費、停車費及電池回收處理等的優惠政策。
來源:機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