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電解液市場相對低迷,據起點研究(spir)數據統計,2017年國內鋰電池電解液產量為10.2萬噸,其中動力型占比最大為56.8%,同比增長16%,但增速遠小于動力電池增速,從產值來看,2017年國內電解液產值59.5億,同比下降0.92%,產值出現負增長,企業毛利下滑嚴重。
那么,對于電解液企業而言,在競爭壓力增大的情況下,如何進行破局呢?下面盤點電解液龍頭企業在2018年有哪些動作。
天賜材料:擴產,布局上游原料,擴大優勢
天賜材料業績快報顯示,2017年營收超過20億,同比增長11.98%,凈利潤超過3億,同比減少23.02%。
天賜材料表示,營收增長的主要原因為日化材料及特種化學品業務、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業務銷量增加導致銷售收入增長,以及新增正極材料業務,實現銷售收入正向增長。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1)日化材料及特種化學品業務上游主要原材料采購價格持續高位,導致毛利率下降;(2)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銷售價格下降,導致毛利率下降。
2017年11月,天賜材料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安徽天賜,實施年產20萬噸電解液項目(一期),項目一期設計年產10萬噸電解液,建設周期1年,總投資為1.64億元。項目一期達產后, 天賜材料電解液產能將擴至超過15萬噸,進一步鞏固龍頭地位。
天賜材料2014年通過收購東莞凱欣進入寧德時代、atl等龍頭企業的供應鏈,隨著寧德時代的高速發展,天賜材料一路發展也是風生水起。
同時,天賜材料也在布局上游市場,控股子公司江西艾德已經具備1萬噸磷酸鐵和1萬噸磷酸鐵鋰產能,并擬新建2.5萬噸磷酸鐵鋰和2.5萬噸三元材料產能,此外,天賜材料還參股容匯鋰業和云鋰股份,戰略布局碳酸鋰,以保障原材料穩定供應以及投資收益。
新宙邦:聯合電池企業,深度合作
新宙邦業績快報顯示, 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8.16億元,同比增長14.24%,凈利潤 2.8億,同比增長 12.5%。
2018年3月5日,新宙邦發布公告,擬與億緯鋰能共同出資1億元成立荊門新宙邦,并以荊門新宙邦為項目實施主體,投建年產2萬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及年產5萬噸半導體化學品項目。項目預計投資3.5億元,一期投資2.5億元,預計2020年一季度投產;二期投資1億元,預計在一期投產兩年后開始建設。項目建成達產后,年均可以實現營收17億元,凈利潤1.3億元。
在與億緯鋰能的合資企業中,新宙邦出資8000萬,占股80%,通過和電池企業的深度合作,為未來市場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江蘇國泰:海外布局,擴大投資規模
2018年2月6日,江蘇國泰發布公告,擬變更年產4萬噸鋰離子動力電池電解液項目投資總額、實施地點和實施方式。實施地由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內變更到寧德福鼎市龍安項目區精細化工園區內,擬在新址購買土地自建廠房及配套設施,項目總投資由1億元增加至1.5億元。
在2017年,江蘇國泰擬在波蘭投資建設4萬噸/年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項目,由全資子公司江蘇瑞泰以募集資金出資1.5億,控股子公司國泰華榮以自有資金出資1.5億,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國泰華榮(波蘭)有限責任公司(暫定名)進行,建設期約30個月,項目達產后年度營業收入為22億元。此外,作為國內超級電容器電解液產品行業標準主起草單位的國泰超威也開始實現量產。
綜述:受到上游化工添加劑原料價格上漲、市場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電解液盈利能力開始下降,受到高能量密度電池發展趨勢影響,研發和投入增加,電解液企業之間競爭加劇,未來電解液市場將出現激烈變化,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研發實力強、資金雄厚企業將獲得競爭優勢。
從三大電解液龍頭企業的布局可以看出,與電池企業深度合作、布局上游材料、布局海外開辟新市場成為破局關鍵,在電解液細分市場,在原料、成本、技術、市場、資本等全面的角逐,已經來臨。
來源:鋰電大數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