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為溫帶作物,適應性強,種植范圍廣泛。因此,紅棗成為許多地方農村經濟發展支柱。有的地方就依靠這一資源優勢,積極推動大棗深加工,實施村企聯動扶貧基地建設,不僅帶動了當地大棗產業的發展,還尋得了鄉村振興、農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河北阜平:大棗深加工助力老區扶貧
據悉,河北省阜平縣北果園鄉店房村的村企聯動扶貧基地正式開工投產。該扶貧基地投產后,每年可為店房村棗農增加收入200萬左右,支持和保障深度貧困縣打贏脫貧攻堅戰。
該地充分利用紅棗資源,實行村企聯動,大力發展以大棗為原料的深加工。筆者獲悉,雖然該地紅棗樹達3000多萬株,年產上億斤,以大棗為原料的深加工已發展到8大系列30多個品種,但年生產產值還不到一個億,深加工潛力巨大。
紅棗深加工產品多樣 去核機必不可少
據筆者了解,早期紅棗加工品種單調,深加工程度不高,加工鏈條短,高附加值的終端產品少,技術含量高的深加工產品更少。另外,大多紅棗加工企業的紅棗產品主要以清洗、篩選、烘干、包裝等粗加工為主,并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精深加工,產品大都為初級加工的紅棗原果和棗片。
然而,隨著食品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市場消費多樣化需求不斷增加,紅棗類深加工制品日益豐富,如棗粉、棗飲料、棗酒、蜜棗、棗口服液等。眾所周知,紅棗深加工需要經過多道工序,不同紅棗加工制品工序及所用到的加工設備也不盡相同,但是也有相通之處,例如清洗設備、去核機、殺菌機、包裝設備等等。
以去核機為例,由于很多農產品進行深加工之前都需要進行去核(去芯),該項作業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勞力,同時勞動強度也很大。因此,實現水果去核的機械化作業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
據業內人員介紹,市場上不少紅棗去核機的結構,大多采用的是去核桿,并且去核桿的去核端是柱形的,雖然這種去核機構去核準確度比較高,但是會導致棗肉損失比較大,并且還會破壞棗的外觀和質量。由此可見,對于紅棗深加工企業來說,選擇合適的設備有利于保證棗子的去核品質。
來源: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