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年一度的3·15晚會在央視財經頻道cctv2例行播出。與去年的3·15相比,今年晚會報道的重點除了揭露消費市場中存在的不法經營、違法侵權等外,還對大眾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所各種食品謠言進行了驗證破解。為此,筆者對今年3·15中揭露的食品謠言進行部分整合,從這些謠言中看我國食品生產與設備制造行業該如何健康發展,以及其所涉及的相關生產工藝、技術設備等。
核桃花生飲料里不含核桃
3·15晚會曝光了山東省棗莊市有多家企業生產大量山寨核桃花生飲料、核桃露、杏仁露等飲品,這些飲料與大品牌的產品“貌合神離”,外包裝讓人難以分辨,可從產品內容來看,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穩定劑、阿斯巴甜等各種添加劑與核桃香精和純凈水結合就是山寨飲品的標配,從中看出根本沒有真正的核桃、生產各指標也十分模糊。而大品牌如養元六個核桃用優質核桃原料經過獨創的核桃乳生產工藝、6項基本檢測、36項理化指標檢測的嚴格“洗禮”之后,在先進灌裝機、殺菌機、混合機等設備的助力之下制成,品質得到全面保障,產品各項指標也嚴格遵循《植物蛋白飲料核桃露(乳)》國家標準。所以說,這種規范生產、不單追求利益、為消費者負責、的生產企業才是學習的榜樣。
“注射西瓜”證實為假
在3·15晚會上,專家對注射西瓜的謠言進行了破解,表示這就是一條謠言。為何注射西瓜不成立?一是西瓜的瓜瓤非常脆弱且為密切結構,如果把水打進去瓜瓤就會在強水壓之下受壓破損,所以這一點在物理角度證明此操作不合理。二是注射針眼會將細菌帶入瓜中,使西瓜肉質快速損壞,難以生長存放。
在很多食品生產過程中,細菌都是影響品質的重要因素,比如牛奶的加工不僅要有殺菌環節,生產車間的環境、使用的包裝機、乳化機等機械設備也要經過定期消毒,為安全品質筑起高墻。另外,生產企業還要用對殺菌技術與設備,如微波殺菌適合面包、果醬等;電阻加熱殺菌適用于水果類;超高壓滅菌多用于肉類.....不同食品有其相對應的殺菌技術。
葡萄上的白霜不是農藥
有專家證明還不夠,3·15晚會現場還用上了專業的儀器、檢測技術,對葡萄上的白霜是否為農藥殘留進行了實驗驗證,結果表明白霜并不是農殘,而是天然的蠟質與有機質。事實上,真正的農藥殘留是微量物質,憑借人們的肉眼一般看不到,借助科學檢測設備就客觀、真實、便捷許多。
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受到國家政府及國民的廣泛關注,農藥殘留就是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這對農產品加工行業來說挑戰加劇。很多相關生產企業在原料選取上會利用食品品質檢測儀、農藥殘留分析儀等檢測設備保障其安全性,而設備制造企業為提升檢測效率、準確率,在產品性能、操作方式上不遺余力。且政府方面也在積極倡導農貿市場、部分食品銷售商店等配備相應檢測設備,讓消費者吃的放心。
塑料紫菜、大米并不存在
前段時間,網絡上傳言市面上存在銷售塑料紫菜、塑料大米的現象,引起消費者恐慌。但根據3·15晚會上的專家表示,用塑料制作紫菜、大米的制作成本更高,沒有利潤可圖,毫無造假動機。在網傳的謠言視頻中,指出塑料紫菜有著半透明、嚼不動、腥臭味的特點。但從科學角度來看,紫菜本身就是半透明外形,腥臭味是海產品固有的味道,紫菜屬于海產品,是海中互生藻類。而嚼不動可能是由于品質太“老”,造成品質“老”的原因可能與原料選用、干燥等生產過程有關。
我們平常用于烹飪的圓餅狀紫菜加工過程包括篩選、清洗、切割、翻炒、攪拌、干燥等,生產企業如果采用品質較低或干燥環節過長過短都會影響成品質量,出現品質“老”。而塑料大米就更不攻自破了,謠言的視頻取自“塑料加工”過程的一段畫面,利用普通百姓對塑料產品加工的無知,將透明顆粒狀形似大米的塑料顆粒說成大米,但只要是現實中看到塑料顆粒,相信沒有人會認為這會是大米。就跟今年3.15現場一樣,專家將仿真的道具蔬菜和真蔬菜放一起,主持人在不借助任何外在儀器,靠眼看,手摸,就能辨別真假的東西。
乒乓球雞蛋并不是假雞蛋
有很多消費者發現有些雞蛋蛋黃擁有像乒乓球一樣的彈跳力,并懷疑其品質存在問題。3·15現場的專家用現場實驗為我們揭示了這一疑惑。將一顆普通雞蛋放入冰箱冷凍4小時之后煮熟,拿出的蛋黃就和乒乓球一樣富有較強彈性,這是因為蛋黃里的有關成分會因為受環境溫度降低而變性,致使韌性增加,所以乒乓球雞蛋還是真雞蛋。
從中看出,溫度對雞蛋品質有很大影響,在食品工業化生產中,溫度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拿酸奶來說,很多加工環節都要嚴格精確溫度范圍,如均質時要將混合料預熱至50-60℃;有些殺菌工序的條件要在90℃;主發酵溫度為42-45℃...溫度把控是品質優質的關鍵點。
科學的手段讓謠言無所遁形
這么多稍加實驗和推敲的食品謠言為什么能廣泛流傳、圈粉眾多大媽,還讓他們深信不疑?一方面是謠言往往披上科學的外衣,標榜某某權威專家,某某權威協會,但實際上經不起證實,專家和協會可能都是假的,而普通老百姓有多少是知道和能證實其真假呢,于是選擇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斷好心傳播給更多的人,讓大家當心。
來源: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