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國路透社在一篇公開報道中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今年中國將開始尋求以人民幣支付進口原油,這些原油主要來自俄羅斯和安哥拉。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家愿意接受將人民幣作為交易和支付貨幣。但盡管如此,“美元原油”的地位在相當長時間內仍然不會被撼動。此外,中國原油期貨的推出有利于中國企業避免因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有助于實體經濟發展。
“人民幣原油”難以一蹴而就
上世紀70年代,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然而,與黃金脫鉤的美元不久便與原油掛鉤,使得美元繼續成為稱霸全球的儲備貨幣。
原油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去年全球原油交易總額約為14萬億美元。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此前發布的數據,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總量為840萬桶/日,超過美國的790萬桶/日,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的原油需求量逐漸成為影響全球油價走勢的一個關鍵因素。
路透社在報道中稱,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推動用人民幣支付結算也是自然而然的事,這將增強人民幣在全球市場的流動性。與中國一樣,俄羅斯和安哥拉也都渴望打破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
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7年12月,中國原油進口量按國別統計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俄羅斯、沙特和安哥拉,分別占進口總量的14.93%、13.98%和9.41%。2017年,俄羅斯連續第二年超過沙特,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
事實上,美元在原油市場的統治地位在2015年就已遭遇沖擊,當時的俄羅斯第三大原油生產商決定將計價貨幣從美元轉為人民幣和其他亞洲貨幣。同一年,伊朗也開始使用人民幣計價原油交易。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人民幣在全球市場產生的影響也在逐步擴大。
盡管人民幣在全球原油交易中取代美元的前景值得期待,但短期難以實現。當前人民幣雖已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但占全球支付貨幣的份額僅為1.7%。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些與中國貿易往來比較緊密的國家更樂意接受以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但盡管如此,“美元原油”的地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難撼動,“人民幣原油”所起的只是補充作用。從近期來看,中國實施的相關舉措能夠推進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至于奪得原油市場話語權,甚至是以人民幣計價替代美元計價原油交易則需要逐步推進。
白明指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家愿意接受使用人民幣作為交易和支付貨幣。在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后,不少國家開始選擇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人民幣的境外離岸交易場所也在增多。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用人民幣購買原油的機會自然會增加。
原油期貨成企業“避風港”
3月26日,經過多年籌備,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交易,這是中國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叭嗣駧庞媰r”是中國原油期貨的亮點之一,即采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接受美元等外匯資金作為保證金使用。
在市場人士看來,推出中國原油期貨合約交易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一步,將挑戰美元在國際原油市場的統治地位,人民幣的崛起也將逐步改變全球貨幣格局。
另外,中國原油期貨的上市也將為國內相關企業提供價格參考,進一步降低因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中國證監會期貨監管部副主任程莘表示,中國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其價格體現的是進口原油的到岸價,方便國內涉油企業防控價格波動風險。
程莘表示,中國原油高度依賴進口市場,油價波動會對企業經營產生重要影響,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的需求客觀存在。原油價格的影響因素較為復雜,中國原油期貨上市后,通過境內外涉油企業和投資者的廣泛參與,有望形成一個更為公正可信的市場價格,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價格參考。
白明也認為,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有利于中國企業鎖定一些油源,降低國際油價波動給企業經營帶來的風險,有助于實體經濟穩定發展。
轉自: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