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在廣東省深圳市組織召開了2018年全國電子信息行業工作座談會。會上,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刁石京作工作報告。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2017年發展穩中有進
2017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整體運行呈現穩中有進態勢,收入規模近20萬億元。刁石京將這一年產業發展亮點歸結為三個方面。
一是產業規模快速擴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8%,較2016年高3.8個百分點,比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高6.6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10.55萬億元,實現利潤544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2%和22.9%。
二是創新能力繼續提升。高端芯片方面,采用國產超算cpu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連續蟬聯全球超算500強榜首;3d nand閃存芯片研發取得重要突破;華為、寒武紀、地平線等企業發布人工智能芯片。新型顯示方面,我國第一條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在成都京東方量產;國內多家企業陸續推出各種規格的全面屏,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市場壟斷。智能手機方面,年產量達14億臺,華為、oppo、小米、vivo躋身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六名。新一代移動通信方面,5g發展繼續提速,技術研發完成第二階段試驗,中頻段頻譜使用規劃率先發布,國內通信設備企業已推出端到端5g預商用系統。
三是結構優化成效顯著。新興產業領域持續快速增長。2017年,我國新型顯示領域出貨面積約69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全球占比達34.5%,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顯示器件生產地區;實現營業收入2758億元,同比增長37%。我國多晶硅產量達24.2萬噸,同比增長24.7%;硅片和光伏組件產量達87gw和76gw,分別同比增長34.3%和31.7%。我國市場超高清電視銷量2859萬臺,同比增長16.4%,超高清電視滲透率占比接近60%,高于35%的全球平均水平;曲面電視銷量349萬臺,同比增長35.1%;55英寸電視銷量1429.5萬臺,同比增長17.7%。我國虛擬現實產業、智能硬件產業、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分別達160.5億元、1945.4億元和350.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4%、87.1%和34%。
刁石京還透露,在過去一年,工信部重點開展了四方面工作:一是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強化產業發展基礎。圍繞集成電路、傳感器、新型顯示等產業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瓶頸,協調產業各方協同攻關。二是加快新興領域培育,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貫徹落實《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支持窄帶物聯網(nb-iot)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及產業化,聯合開展應用示范,編制發布《2017智能硬件產業白皮書》。三是深化融合創新發展,推動兩個強國建設。立足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需求,以傳統領域典型應用示范為抓手,培育發展融合創新產品和服務,以新動能帶動新發展。四是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提升行業管理水平。瞄準產業發展熱點,推動出臺針對性政策措施,通過標準、行業規范條件等綜合施策保障產業健康發展。
2018年圍繞七個方面重點展開工作
刁石京表示,歷經多年努力,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實現產業創新轉型發展依舊任重道遠。2018年,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兩會精神,按照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的總體部署,以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為中心,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圍繞七個方面重點展開工作:
一是提升核心創新能力。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推進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和重點產品開發。
二是構建自主產業體系。完善5g產業鏈布局,推動構建汽車智能計算架構,培育安全存儲產業鏈,推動智能物聯網設備與系統的發展和應用,促進電子信息領域軍民融合。
三是發展新興產業領域。發展超高清視頻產業,研究制定《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推動虛擬現實產業創新,研究制定出臺《關于加快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培育數字家庭產品和服務等新興消費;支持新型顯示產業超越發展。
四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打造行業智能制造模式,制定行業智能制造標準,加強智能制造研究工作,組織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經驗交流。
五是推動產業綠色發展,實施智能光伏產業行動計劃,會同相關部委發布實施《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綠色發展。
六是強化支撐服務體系,進一步拓展融資渠道,推動完成設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加強消費電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七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深化細分產業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合作機制建設,推動產業走出去發展。(記者 閔杰)
轉自:中國電子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