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臺智能機器人操作著24面冰屏,與輪滑演員精準互動,舞姿曼妙,靈巧流暢,在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現場,由張藝謀執導的“北京8分鐘表演”再次驚艷了世界。
僅僅90秒的換場準備時間,16套復雜的機器人動作規劃,在此之前,世界范圍內從未出現過如此大規模的移動機器人演出陣容。“零誤差”的完美表現,背后是幾百名技術團隊成員日以繼夜的付出,更是沈陽、是遼寧工業底蘊的厚積薄發。而這些載譽歸來的年輕人,都來自同一家公司,這里也就是炫舞機器人誕生的地方。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水平是衡量高端制造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對像我們遼寧這樣的老工業基地,更是意義非凡。作為支撐制造業智能化的關鍵裝備,更被看做是一個城市,一個地區,加速變革現有生產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新興動力。
如今有著深厚工業積累和技術儲備的沈陽,已經悄然成為中國機器人研發設計制造的最重要基地。而這個中國工業重鎮也從來不曾缺少飽含創新意識、創新實踐的“遼寧智造”。
這里是沈陽機床的智能展示中心,鞠志鑫是這里的主管。不過他說,雖然叫主管,但自己只是配角,這里的主角是它們——i5智能機床。他的工作重點,就是把i5到底是什么,能干什么,介紹給想要了解它的人們。
i5,是沈陽機床自主研發的智能化數控系統。搭載著i5系統的智能機床,加工精度可以達到3um,就是一根頭發絲的五分之一,并且可以以毫秒級速度向外傳輸數據。
鮮明的互聯網基因,讓i5智能機床成為了遼寧制造的驕傲,更讓遼寧制造,升級為遼寧智造。市場的認可,猛增的訂單,也讓企業嘗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甜頭。但是,時光倒退10年,i5技術誕生前,卻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很少有人甘愿屈服于命運,曾有過輝煌歷史的沈陽機床和這里的人們更是如此,他們要為自己搏一把。這里隨處可見年輕蓬勃的面孔,80后90后,他們是i5研發的主力軍。10年的探索之路,對他們來說,同樣是一次敢打敢拼的破冰之旅。
83年出生的鞠志鑫已經是團隊里的老大哥了,他的團隊一共有17個小伙伴,大家都成長在網絡時代,個性鮮明,青春飛揚。但他們干起活來卻毫不含糊,完美的產品和精益求精的態度,是對i5更好的詮釋。
來源:東北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