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中醫藥事業迎來了黃金發展期。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藥大健康產業規模達1.75萬億元,同比增長21.1%。
但目前國際天然藥物市場仍被歐美日韓壟斷,同屬于天然藥物的中藥市場現狀不容樂觀,距離邁向全球藥品高端市場仍有很大的距離。據統計,近3年我國中藥產品出口總額僅35億美元,其中中藥材及飲片、植物提取物等原料類產品占比達85%以上,中成藥產品占比不到7%,且主要以膳食補充劑的形式使用。對此,天津中新藥業董事長李立群表示,除了中西醫學理論存在較大差異外,現有中藥標準體系難以保證產品質量一致性是主要制約因素。“中醫藥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要解決標準化、穩定性的問題。”李立群說。
在整個中藥產業鏈中,從藥材種植、產地加工,到飲片生產、提取物生產、成藥生產等,秩序都比較混亂。對此,天津中新藥業加強了對藥品生產及經營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通過細化質量管理、加強技術創新,開展中藥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的標準研究,構建國際領先的中成藥全生命周期質量標準體系,從而保證中成藥質量穩定均一、療效穩定、使用安全。”李立群說。(秦海波)
轉自:中國貿易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