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公布了其評選的2018年十大突破性技術。令人有點意外的是,最近幾天針對獲選技術的討論,居然有很多都集中在“基因占卜”上。
當然,相比于其他其他“看不見摸不著”的技術,基因占卜這件事聽起來就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尤其還粘上了一點點“玄學”的味道。尤其關于這門技術的介紹中說道,未來我們很可能在嬰兒出生時就獲得一份“人生劇透報告”,通過基因檢測,我們將可以了解一個嬰兒的祖源分析,可能患遺傳疾病的情況,甚至運動天賦、營養吸收情況、性格、智商,全都一目了然。
聽起來確實很勁爆,同時也很容易引發我們對于其可能引發社會問題、倫理道德問題的恐慌。
但是先別想的太多。我們回頭看看今天中國的已經發展了不斷時間的基因檢測。就會發現雖然已經孕育了獨角獸,聚集了數千家公司。但基因檢測走入真實生活的進度其實并不理想。如果你問問身邊的朋友,為什么會化幾百或幾千獲取一份基因測序報告,得到的回答大概會是“看廣告覺得挺有意思的,玩玩兒”。
是什么把基因檢測這個聽起來應該決定人類走向的技術,變成了一種娛樂項目?基因占卜,真的能夠很快劇透人生嗎?
基因測序難以走進健康問題的核心區域
普通消費者可能不會注意到的是,近一年時間內在學術界引起熱議的,是很多領域的多基因協同測序實驗相繼宣告成功。但這是學術意義上的突破,距離我們的生活還比較遙遠。
我們日常能夠接觸的基因檢測,更多是單基因檢測。有些機構給出的方案是單個基因測序幾百元,按數量算費用。但要注意的是,多基因檢測絕不是你多做幾份單基因檢測就成了,中間有大量的學術、數據量和工程化難題需要克服,費用和技術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這個普通民眾不會注意的概念差別,很有可能導致消費者對基因檢測回報的錯誤估計。在大部分消費者眼中,基因檢測的目的肯定是為了健康。尤其是希望通過基因技術來“占卜”自己未來患某種疾病的概率
但事實上,目前所知的由單基因決定的疾病還非常少,基本上是非常特殊的遺傳疾病。而糖尿病、血液疾病和癌癥,這些普通人非常關注的健康殺手,雖然也有遺傳層面的原因,但都是由復雜的多種遺傳因素決定的,而且這些疾病從基因型到表型之間還有很多變數,后天致病原因也很多,目前的基因測序還無法解決。
來源: 虎嗅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