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5月,汽車出口比上年同期均較快增長。當月,汽車企業出口9.3萬輛,比上月下降1%,比上年同期增長32.9%,保持較快增長。1~5月,我國汽車出口41.2萬輛,同比增長30.9%,今年汽車出口延續了去年快速增長的態勢。
根據中汽協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5月,汽車出口比上年同期均較快增長。當月,汽車企業出口9.3萬輛,比上月下降1%,比上年同期增長32.9%,保持較快增長。分車型情況看,當月乘用車出口7萬輛,比上月增長4.3%,比上年同期增長51.7%;商用車出口2.4萬輛,比上月下降13.9%,比上年同期下降2.4%。1~5月,汽車企業出口41.2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30.9%。分車型看,乘用車出口30.3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38.6%;商用車出口10.9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3.4%。
從近三年來月度出口情況看,今年5月份我國汽車出口量達到9.3萬輛,雖然略不及上月,但仍然延續了逐月向上爬升趨勢。
中汽協相關分析人士認為,出口量的持續提升,主要與全球經濟復蘇尤其是發展國家消費能力的提升有關系。這一點在出口車型中乘用車增速明顯而商用車回升速度并不高上有很直接的體現。同時,中國品牌競爭力的持續提升,產品更新換代正好趕上發展中國家,包括南美、印度、東南亞逐步恢復的消費能力,滿足當地需求。此外,匯率波動、人民幣貶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汽車出口的持續增長。
2017年,我國汽車出口量完成89.1萬輛,同比增長了25.8%,又出現了久違的兩位數高增長。而進入2018年以來,雙位數的增長態勢得以延續。一直以來,我國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中西亞和中南美,并且在中非、西非、南部非洲和大洋洲市場增長較快。近幾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我國汽車出口的重點區域。例如,2017年,江淮汽車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3.8萬輛,約占出口總量的60%;廣汽乘用車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2244輛,同比增長106%,占總出口量的73%。“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絕大多數正處于經濟發展的上升期,汽車市場發展潛力大,并且市場需求呈明顯的多層次、多元化特點,對于中國汽車品牌而言是極佳的市場發展機遇。當前,中國汽車品牌“走出去”已經從單一的產品貿易,逐漸向技術、人才與資本共同輸出的海外產業戰略布局轉變。
而對全行業統計分析,2018年5月,汽車產銷環比略有下降,同比保持增長。1~5月,汽車產銷均呈增長,增速比1~4月小幅提升。
5月,汽車產銷比上年同期繼續呈現增長。當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4.4萬輛和228.8萬輛,產銷量比上月分別下降2.3%和1.4%,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8%和9.6%。受上年基數較低影響,本月產銷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12.2和9.7個百分點。
1~5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76.8萬輛和1179.2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8%和5.7%,銷量增速高于上年同期2個百分點,增速比1~4月提高0.9個百分點,總體表現良好。
5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95.4萬輛和188.9萬輛,比上月分別下降2.3%和1.3%,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8%和7.9%。產銷增速低于汽車總體1和1.7個百分點,高于上年同期13.6和10.5個百分點。
1~5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992.3萬輛和990.1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和5.1%。乘用車四類車型產銷情況看,轎車產量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9%和4.8%;suv產銷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和11.7%;mpv產銷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5.5%和11.1%;交叉型乘用車產銷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25.4%和30.1%。
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萬輛和10.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5.6%和125.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7萬輛和8.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5.9%和112.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9萬輛和2.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8.8%和196.8%。
1~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完成32.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9%和141.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均完成25.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5.1%和124.7%;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9萬輛和7.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07.3%和218.4%。
2018年5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78.6萬輛,同比增長7.7%,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6%,比上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品牌轎車銷售20.2萬輛,同比增長24.8%,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1.5%,比上年同期提升2.2個百分點;中國品牌suv銷售43.2萬輛,同比增長8.8%,占suv銷售總量的56.8%,比上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中國品牌mpv銷售10.3萬輛,同比下降16.2%,占mpv銷售總量的73.9%,比上年同期下降8個百分點。(王亮)
轉自: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