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企業加大大研發和生產力度引發韓國緊張,韓媒稱,隨著中國主要半導體企業將于今年年末起量產半導體,或將嚴重影響韓國企業在全球的市場布局。
韓國《亞洲經濟》2月27日報道,在只讀存儲器領域,中國的技術已領先韓國。半導體按類型分為隨機存儲器和只讀存儲器,只讀存儲器在全球半導體市場占四分之三。
根據半導體調查機構ic insights于2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排名前五十的無廠半導體企業中,中國僅占1家。到2016年,中國的無廠半導體企業增至11家,市場份額破10%。而韓國僅1家企業入選,市場份額為1%。
《亞洲經濟》報道稱,近年來,隨著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和無人駕駛汽車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無廠半導體企業已迅速發展為與三星電子比肩的綜合半導體生產商,擴大相關領域的影響力。
報道還稱,中國雖在存儲半導體的技術層面暫落后于韓國,但隨著中國企業加大研發和生產力度,這種情況將被改變。目前,在全球半導體需求中,中國占比高達60%。若中國采取“自給自足”的方式提高本國存儲半導體市場份額,將影響韓國半導體的出口。
據報道,今年,中國半導體企業建設的3座工廠將于今年竣工投產,產能將達到三星電子的23%(月26萬張)。國際性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士丹利曾預測,中國半導體企業增產將導致今年nand(計算機閃存設備)和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價格大幅下降。
來源:環球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