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大學研發出了智能皮膚(smart skin),可以直接貼在皮膚上,實時顯示健康數據。這是一款超輕薄的顯示器,猶如皮膚一般具有彈性。
“皮膚”上嵌有長寬24x16個微型led燈,厚度僅1.1mm,貼在人體上一周也不會覺得難受。加上傳感器和無線通訊模塊加持,除了能監控健康數據外,這款智能皮膚還可收發信息和表情符號,以便無法開口說話的病人與家屬、醫護人員溝通。
共同參與研究的大日本印刷公司計劃對其進行改良,有望3年后上市。
小編我覺得這個并非真正的發明,“智能皮膚”這一概念各國都早有研究。takao someya團隊所研究的這塊顯示屏也猶如皮膚一樣有彈性,具備傳感器,無線通訊模塊和簡單的顯示功能。不過,現在還處于產品的早期階段,其實不好評價。而且我也沒有實際試用過,只是紙上談兵。以后有機會試用后再來做詳細的論述。最后,對于這個產品,小編我還是比較看好的,它可能會成為智能穿戴設備的一員,或者融入在各種智能穿戴設備之中,推進智能穿戴設備的進步。無論在醫學領域還是日常生活領域都能造福人類。
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
傳感器的特點包括:微型化、數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絡化。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傳感器的存在和發展,讓物體有了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讓物體慢慢變得活了起來。通常根據其基本感知功能分為熱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濕敏元件、聲敏元件、放射線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類。
其實現在傳感器一直廣泛被人們所用,人們為了從外界獲取信息,必須借助于感覺器官。而單靠人們自身的感覺器官,在研究自然現象和規律以及生產活動中它們的功能就遠遠不夠了。為適應這種情況,就需要傳感器。因此可以說,傳感器是人類五官的延長,又稱之為電五官。
新技術革命的到來,世界開始進入信息時代。在利用信息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要獲取準確可靠的信息,而傳感器是獲取自然和生產領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徑與手段。
在現代工業生產尤其是自動化生產過程中,要用各種傳感器來監視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參數,使設備工作在正常狀態或最佳狀態,并使產品達到最好的質量。因此可以說,沒有眾多的優良的傳感器,現代化生產也就失去了基礎。
傳感器早已滲透到諸如工業生產、宇宙開發、海洋探測、環境保護、資源調查、醫學診斷、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護等等極其之泛的領域??梢院敛豢鋸埖卣f,從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種復雜的工程系統,幾乎每一個現代化項目,都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傳感器。
由此可見,傳感器技術在發展經濟、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這一領域的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傳感器技術將會出現一個飛躍,達到與其重要地位相稱的新水平。
來源:儀器交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