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1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7.9%。其中,出口7.51萬億元人民幣,增長4.9%;進口6.61萬億元,增長11.5%;貿易順差9013.2億元,收窄26.7%。
上述數據顯示,上半年進口增速明顯快于出口增速,很明顯中國擴大進口政策效應顯現。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導李春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一方面和中國積極主動擴大進口的政策有關,另一方面中國市場也在不斷擴大開放,在貿易領域繼續降低關稅等。“同時,隨著收入提高,我國居民對國外優質商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國內企業走出去在當地投資生產,再將產品銷往中國,也成為進口數據組成部分,種種因素疊加拉高了進口增速。”李春頂說。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上半年貿易順差9013.2億元,收窄26.7%。在李春頂看來,“一帶一路”建設的大力推進,以及中國為維護貿易自由化而做出的擴大采購等舉措正在發揮作用。
機電產品出口保持增長,出口提質增效穩步推進。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4.4萬億元,增長7%,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8.6%。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1.41萬億元,下降4.1%,占出口總值的18.7%。對此,李春頂說,機電產品一直是我國主要出口產品,近年來其在我國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不斷增加,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其實在機電產品內部構成中,產品附加值和價值量不斷提升,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份額呈不斷下降的趨勢,這反映出我國產業逐漸升級的趨勢。”李春頂說。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西部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整體。上半年,西部12省市外貿增速為17.8%,超過全國增速9.9個百分點;中部6省市外貿增速為13.2%,超過全國增速5.3個百分點;東部10省市外貿增速為6.7%。“我們也觀察到,近幾年中西部外貿增速一直較高。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之前東部外貿發展很快,中西部原本的外貿基數不高,所以抬高了增長率;二是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效應顯現。”李春頂分析說,其實國內產業轉移的方向有兩個,一是向東南亞國家轉移,另一個是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中西部地區在勞動力成本和商務成本等方面的優勢正在發揮作用。
至于全年外貿形勢,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認為,上半年外貿進出口較快增長為全年外貿穩中向好運行奠定了基礎,下半年國際環境不確定因素較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在維持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同時,也提示了可能面臨的下行風險,預計今年全年我國外貿穩中向好的勢頭能夠得到鞏固,質量和效益將有所提高。(記者 劉國民)
轉自:中國貿易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